本报记者 贺莺 谢勇 花蕾 笪伟
时下虽已立秋,“秋老虎”却开始大肆发威。连日来,我市气温不断攀升,不少市民表示一出门就像“蒸桑拿”。
然而,当很多人在空调房里避暑降温时,却有这样一群人,头顶烈日,在马路上挥汗如雨地辛勤工作。今天,我们将镜头聚焦在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身上,一起向他们致敬!
环卫工人张阿姨:
头顶烈日为城市“美容”
近日,热浪滚滚,烈日灼人。在这个高温“烤”验的季节里,仍然有那么一群人,身穿帆布反光背心,脚踩滚烫的马路,背对烈日,迎着热浪,挥汗如雨,每天在固定路段来来回回,以自己的辛劳扮靓城市,方便大家的生活。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
10日下午3点多,在檀山路冠城国际路段上,61岁的环卫工人张阿姨穿着橘红色的马甲,头戴太阳帽,正在清扫路面垃圾和落叶。裸露在外的皮肤黑红发亮。从上到下的衣服,整个湿漉漉的。“早上5点出来到中午11点,除了中午休息2小时,基本上全天都在马路上保洁,偶尔累了就在树荫下稍微歇一歇,然后起身继续清扫马路。”她告诉记者,自己主要负责檀山路冠城国际两侧1公里左右的道路清扫。2升的“巨无霸”水壶,她每天至少要喝掉两三壶。“天太热了,只能多喝水了。也不用担心上厕所,因为全部发汗到身上去了,衣服被汗湿了一遍又一遍。” 张阿姨抹了一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弯腰、清扫、起身,看似简单的动作,一天要重复上千次,忙个不歇。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保持这条道路,以及两边人行道绿化带干净整洁。说实话,现在市民的素质比以前要好很多,路面垃圾少,主要是落叶。但我负责的这一带,银行多,办业务的人也多,绿化带里时不时有车主随手扔出的垃圾。我就看不得这些垃圾,一旦有了就要去清扫或捡出来,不然就会像眼睛里进沙子一样难受。”稍微休息一下后,张阿姨猛灌了几口水,便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畚斗,将路上的纸屑、树叶等垃圾麻利地清扫进畚斗内。
交警郑潇:
让市民都能出行平安
11日早晨7点半,镇江交警支队京口大队的郑潇就来到大市口路口,上岗执勤。高温季节以来,他和同事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站了不到10分钟,汗水就随着他的脸颊滑落了下来。记者看到他脸色通红,两个胳膊都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地面的热气,不断蒸腾而上。
跟随路口红绿灯信号,郑潇不断地做着手势,指导着路口车辆迅速通行,没过多久,背后的警服也被汗水浸湿。“每天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我都要上路执勤,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说,已经习惯了每天上路执勤的工作。不管日晒雨淋,保持道路的畅通和路面的安全,就是自己的职责。
到了上午9点,结束路面执勤的郑潇,又和同事开车前往禹山路,对过往的货车进行检查。烈日下,他和同事们来回走动,检查车辆装载情况,司机证照,并不断沟通。在两个多小时的检查中,他们查获多辆超载、超限的车辆,其中一辆运送沙石的货车,核载25吨,却超载70%之多。
下午3点左右,户外30多度的高温,郑潇接到出警任务。在江滨医院门口,一辆出租车与一辆私家车相撞,造成车辆、隔离带受损,交通拥堵。郑潇迅速赶往现场,先是疏导交通,然后现场测量、拍照,及时处理事故。汗水再一次湿透了他的脸颊和后背……
郑潇告诉记者,近期他们还冒着高温,经过4天的巡查、蹲点,查到了一辆套牌车,车上查处枪支、刀具、毒品等大量违禁物品。目前,嫌疑人已经被控制。“最近我们还有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纠正非机动车违章,对逆行、带人、不戴头盔的电动车驾驶人员进行宣传、劝说……”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郑潇工作非常认真、敬业。从警7年的他,四次受到嘉奖,曾获评“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仅今年就获得“最美青春逆行者”“抗疫好青年”“镇江好人”“京口好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郑潇说,不管高温,还是暴雨,他和同事都一直“在路上”,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市民都能出行平安。
骑手老徐:
夏天不可或缺的人
一到气温飙高,很多人待在家里就不爱外出,在家靠空调续命。日常采购靠网购,吃饭家里也不开伙,外卖成了经常之选,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当然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夏天一到,快递员老徐又黑瘦不少。老徐的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送快递十几年了,他一直偏瘦——“干我们这行的,一天到晚跑个不停,这种天气,身上汗就没干过,吃多少都攒不下肉。”老徐原来是中学老师,上世纪九十年代辞职下海,几经周折,后来干了快递这行。“夏天是最难熬的,取个件有时要爬几层楼,一天下来,衣服不知要湿几次。我现在已经不太跑得动了,公司有的能跑的小伙子,一天能跑300多件,我现在一天只能跑100多件。”11日晚上7点,因为寄快递的事我再度联系老徐,他在仓库里打包,仓库没有装空调,而7点之前就已上岗的老徐,此时工作已经超过12个小时。
叫了一份外卖,下单半个多小时,外卖小哥的电话就到了。下楼拿饭,外卖小哥的头盔下汗顺着脸颊一直流到脖子上。张云飞是斜桥街一带的美团专送,今年25岁的他刚当骑手不久。原先他开着一家炒货店,因为疫情影响,加上气温升高,炒货销量下降,4个月前他关了店开始当骑手。每天十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九点才结束,正常一天可以跑三四十单。除了下午吃过午饭后可以休息一两小时,他基本上都是在街上送外卖或待命。
今年夏天雨水多,穿着公司配备的雨衣,雨衣不透气,里面的衣服一直是湿的。有一次他无意中一看手吓了一跳,手上的皮肤被雨水汗水泡得发白,“像游泳池里泡了半天的效果。”高温天气下送外卖要靠意志来坚持,最近让他崩溃的一件事是顾客填错电话号码,他把外卖按时送到地点,按门铃,没人应,打电话,是空号。等了20多分钟,联系不到顾客,他只好向系统报异常,然后把食品送回商家。一顿忙活,最后一分钱挣不到。
体会到职业生涯不易的张云飞希望顾客认真填联系方式,点了外卖再留意电话,不要太苛责送到的时间,“这种天气下一直绷紧神经一路赶,真的太辛苦了。”
瓜贩彭师傅:
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11日傍晚6:30,恒运路某小区门口,49岁的彭师傅站在自己的卖瓜车边已经快8个小时了,车上躺着20几只胖乎乎的大西瓜,被遮阳网半盖着。“今年雨水大,西瓜不怎么卖得动啊。”彭师傅看上去有点发愁,天气闷热,大红色的旧汗衫上已经积了一层盐霜。
当天早晨7点,彭师傅就开着小卡车,载着半车西瓜,来到距离出租屋3公里的路口,这是他的第一个出摊点。“中午老太婆把饭烧好了,我回去吃个饭,下午两点多钟再出来,找个稍微阴凉的地方,摆到5点钟,就来这边,等下班回家走这边走的人,能来买个西瓜。”车上的西瓜只有一个品种“宁夏硒砂瓜”,个头特别大。两名分头骑着电动车过来的市民看着西瓜有点发愣,彭师傅赶紧说:“可以买半个。”两人互相商量了一下:“我们合买一只吧。”半个加半个,14元、12元。
“这批瓜是几天前儿子开车到盐城进过来的,都是夜里去进货。之前几乎天天下雨,每天最多卖个小几百块,赚的钱吃饭够了。”彭师傅憨憨地一笑。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从安徽到镇江已有15年,如今,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都在这里。一大家子人勤勤恳恳地做生意,一年四季换着品种卖水果,如今,儿子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还租了个门面做食品生意,算是在镇江安了家,“门面房成本高,我就摆在车上卖,我习惯了,拉着水果四处跑,哪边人多就去哪边摆摊。”
彭师傅说,刚来镇江的时候,自己卖过煤球、还买过车子跑物流,这几年开始做水果批发零售,早两年生意还可以,可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加上接连几个月的雨水天气,生意比往年清淡了好多。
7:30,被地面热气蒸得满脸通红的彭师傅,把当凳子坐的白色塑料桶收到车上,拽了拽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说:“这边差不多了,下班的人都到家了,我去吾悦广场附近看看,那边人要多起来了。这几天渐渐热了,西瓜一天天的卖得多起来了,马上秋天,水果品种也多,肯定会越来越好的。9月份,孙女就要在丁卯上小学一年级了。”
(摄影:贺莺 谢勇 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