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艺婷
8日下午,市江滨实验小学教师谢荣梅刚上完一节课,就匆匆来到“江朵朵乐园”沙盘游戏室,整理收拾教具,为接下来的学生团辅活动做准备。“江朵朵乐园”又称江滨实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这里的繁忙欢乐,恰是该校生命教育的日常剪影。
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谢荣梅亦是该校的心理教师,日常在团辅活动中开展“我们不一样,我们也一样”教育。这是一门特色关爱课程,属于学校生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课程设计指向的是‘普特融合’教育,但我们这里的‘特’不仅指特殊儿童,还指普通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状况。”
谢荣梅举了个例子。学校二年级有个男生,课堂上虽有时也主动举手发言,但声音小到几乎没人能听清。尽管一再鼓励,效果不明显。通过和家长多次沟通,学校找到了答案。原来孩子在家长期被管束和否定,造成胆怯内向。于是教师对家长进行跟踪引导,改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参与“江朵朵乐园”的特色关爱课程,让他找回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无论是特殊阶段的特殊状态,还是成长中的一次小小‘情绪感冒’,都需要我们及时干预,助其恢复正常。”谢荣梅说,让每个“不一样”的孩子,拥有“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追求。
探索实施生命教育,江滨实小已历时10多年。校长王芳介绍,早在2007年,学校就开展消防教育,那是1.0版的生命教育,尚属特色活动范畴。2015年,学校建成全省首个生命教育体验馆,2.0版的生命教育形成特色项目。如今的生命教育已升级到3.0版,由多项特色课程支撑,涵盖心理健康、“普特融合”、性别差异教育等内容,最终构建起江滨实小的特色文化。多元的课程设计,已初步构建江滨实小生命教育的整体框架体系,部分课程瞄准教育前沿,最终目标是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各方面,全面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茁壮成长。
小学阶段的男生女生,在心理、能力及发育、发展进程上有较大差异,但当前教育对此差异观照不够。江滨实小的生命教育,针对男女生成长过程中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特征,探索差异化评价和教育,(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