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平
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入加速期,特别是省内运河两岸城市全力以赴、比学赶超,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作为江南运河的北端起点和入江口门,镇江“江河交汇”的城市禀赋得天独厚,历史人文资源异常丰富,我们有责任也有基础把运河文化彰显好,把运河品牌打造好。
要善保护。大运河既是贯穿南北的交通动脉、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流动的世界遗产、伟大的文化名片,必须始终把保护理念挺在前面,坚持有为有所不为。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运河水道环境整治、周边生态修复,确保大运河镇江段是生态一流的“绿色运河”。应该说,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坚决取缔非法码头,不断提升两岸景观,让镇江运河确实变美了、变靓了,未来还是要坚定不移把生态综合保护工作做好做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大运河沿岸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人文的发掘,突出地缘优势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优势,结合镇江特点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讲好大运河故事,提升城市美誉度。
要强规划。做好规划是镇江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从去年开始,我市就开始酝酿、制定《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目前规划已完成三轮意见征集,年内有望正式出台。规划是“纲”与“魂”,值得花“绣花功夫”。要通过制定规划,摸清楚镇江大运河的生态家底、文化家底,认清核心资源、特色资源,找到一条符合城市实际的建设路径,努力培养一批自热生长的地标工程、文化品牌,让每一项工程、每一个项目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要接地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有别于大拆大建的项目开发,也不同于原封不动地文物保护。它与沿线千万企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把文化带建设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统一起来。一方面,要牢牢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在改善提升水质等方面努力补齐短板,提升沿岸群众生态福祉。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拆建并用,引进落实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工程,尤其要全力推动已经排定的镇江大运河分布式博物馆等具有远程号召力的重大工程,不断充实和丰富镇江的文旅资源、文旅品牌,为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江河交汇”是我市最具号召力、最有辨识度的城市名片。我们一定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积极推动大运河镇江段补录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高水平打造标志性工程,高标准打响特色品牌,让文化运河因镇江更显魅力,让文化名城因运河更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