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
第09版:镇江周刊

侃侃西溪那块地

□ 华 翔

近日,一个景区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冒雨考察,刷屏了。这个景区就是西溪湿地,颇有故事,值得侃侃。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有着天然湿地的野趣美景和深厚古朴的文化底蕴,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有人说,西溪湿地是祖宗留下的遗产。这话对。因为这块地上的文明,可以追溯至良渚文明时期,东晋之后,开始有人居住,繁荣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文化积淀深厚。有人说,西溪湿地是今人打造的盛景。这话更对。因为,现代文明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曾让西溪湿地无比衰落——河道淤塞、水质恶化。更有报道如是写道:“寺庙庵祠、文人物业、辇道牌楼等毁弃已尽,桥亭台阁、墓葬等则毁去大半,仅残剩少量桥亭、河埠、墓葬等遗址。”人民日报则直言:“曾是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是今人实施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让这块已然衰落的土地再兴。

西溪湿地再兴的故事很多,首要记住的应是两个数字。一个数字是140亿。2009年人民日报的报道:“西溪湿地如果用来开发房地产,政府收益至少在100亿元以上,而进行保护至少花费40亿元,这一进一出,政府收益减少140亿元。”另一个数字是10年。从1990年开始,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就屡被提及,直到2002年才拍板定案。2003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当时的规划就是分成三期,整个工程预计10年完成。

西溪湿地的保护开发,也不只是单纯的建设,向世人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更显其匠心独运。尽管西溪湿地同样历史悠久,名人典故不胜枚举,但与西湖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强调其悠久、独特的人文景观不一样,西溪湿地采取了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在尊重古典文化的同时,强调发展现代文化,将浪漫、野趣与诗意栖居作为西溪湿地的旅游文化。即使到了人文气息浓郁的二期,其人文意涵紧扣的也是“休闲”二字,承袭诗意栖居的定位。这些,恰恰成了西溪湿地在城市人眼中最与众不同、最具吸引力的独特魅力。

西溪湿地再兴,重要意义不仅在这块土地本身。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西溪将湿地保护与城乡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交通路网改善结合起来,将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视为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文章言:放到更长的历史时空去审视,杭州经历了“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到“中国最具商业竞争力和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的巨变,2003年前后,伴随西溪湿地开发的“旅游西进、城市西拓”与以钱江新城建设为标志的跨钱塘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两步棋。

重要的证明就是,西溪湿地不仅成为杭州整个城市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与景区周边的旅游关联产业协调发展,让生态变成产业基础;更进一步利用优越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将西溪湿地“诗意栖居”品牌效应转化为对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吸引,形成聚合效应,打造出文化产业链。西溪东北角的创意产业园,经过几年的耕耘,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化人才高地和影视产业集聚区。而现在,西溪湿地不只是一张旅游名片,更是杭州的城市品牌,围绕西溪湿地,文创、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集群渐成规模。如果将之放到当下杭州最热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背景中审视,西溪湿地的布局则更显得高瞻远瞩。

……

其实,西溪湿地本没那么神奇,真心就是一个江南水乡,长三角水网地区真不少见;其实,西溪湿地也不是什么唯一,国内拥有湿地资源的城市不在少数。但将一块湿地的故事讲得这么美,把一块湿地的作用发挥到如此大,目前,好像还就是只有杭州这一座城市。

2020-04-03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71399.html 1 3 侃侃西溪那块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