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2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戴振福:秧草田里的幸福奋斗

戴振福在收割秧草 周 迎 摄

“多亏了政府部门的帮助,让我及时销售了一茬,不然我这些秧草可就长得没用了。”近日,扬中市新坝镇江花家庭农场负责人戴振福回想起前段时间的困窘,还心有余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来稳定的销售渠道全部被“堵”,幸得网络销售平台的帮助,才让他得以减损不少。

秧草对于扬中人来说,是割舍不断的情节。虽然疫情给了戴振福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他心里对秧草的喜爱,并未有丝毫的动摇。

时间回到2011年,戴振福流转了100亩地,盖上大棚,种植秧草。开始的时候,他和很多初创者一样,存在着“技术难点摸不清”“销售大门敲不开”“政策支持找不到”的窘境。但有着一股“倔劲头”的戴振福迎难而上,一个个难点地攻克,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由于秧草每年的生长、收割周期长达7个多月,按照每20天左右收割一茬的速度,整个收割周期里需要收割十几茬。“要想秧草长得好,过去是每收割一次,就施一次肥。这样不但导致了肥料使用过量,还会‘烧坏’部分秧草叶子,特别是造成了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等不良影响。”戴振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反复摸索,请教专家,特别是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了适合秧草专用的缓释肥。“这种缓释肥,我可以当作基肥使用,在整个生长期内,都不需要再追加肥料,不但能大幅度减少肥料使用,还能减少人工开支,节本增效功能明显。”

肥料问题的解决只是一个开始,戴振福还积极选用安全间隔期短的药物防治病虫害。“针对秧草收割期,选用安全间隔期短的药物,才能做到绿色安全。”戴振福说,除了安全用药,他还在秧草倒茬期种植鲜食玉米,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为绿色种植提供养分。“我把秧草茎秆和玉米茎秆粉碎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样就不用追加化肥,大大提高作物的安全性。现在我的农场是江苏省(扬中)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种的秧草可都是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

农产品好还要卖出去才能产生效益。最初几年,戴振福闯市场、交朋友,逐渐打造出稳定的销售渠道。“周边城市都有我的固定经销商,每年秧草销售达到50多吨,效益不错。”戴振福说,今年,受疫情影响,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到2月底,外销渠道全部被“堵”,秧草滞销让他十分揪心。“那段时间我就依靠政府帮忙的微信平台进行销售,最少的时候每天只有1单,5斤秧草。但哪怕再少,我也坚持送货上门,毕竟能销售一点,就能减损一点。”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靠着这一笔笔的送货上门,疫情防控最严的一个月间,他实现销售2500公斤,基本解决了一茬的销售量。“虽然按照时间间隔,应该收割两茬,但能解决一茬,我已经很开心了。”

3月份以来,疫情形势好转,交通管控逐渐放宽,戴振福的老客户也陆续上门,销售形势逐渐回暖。“但秧草价格也降得厉害,从之前的每斤1.5元下探至0.8元,几乎没有利润空间了。”为了扭转颓势,戴振福打算提前结束部分长势过高的秧草种植,将腾出来的空地提早种上鲜食玉米。“遇上天灾没办法,但作为家庭农场主,我得变化应对,提前种植玉米就能提早上市,赢得高价位的销售时机,从而弥补一些损失。”

虽然经营农业颇为辛苦,但戴振福乐在其中。“我喜欢秧草,更喜欢农场,我觉得这一路走来是奋斗的幸福感更多,我还要继续奋斗下去。”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滕士安 陈劲旭

2020-03-1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67877.html 1 3 戴振福:秧草田里的幸福奋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