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寒节气的到来,低温霜冻齐至,原本五彩缤纷的乡野也变得越发单调起来,或灰或黄的色调让冬季出行的人们有些沉闷。但在市农科院的试验田里,虽然寒风凛冽,却依然有着色彩斑斓的“鲜花”——羽衣甘蓝。这一特殊的美景,就出自姚悦梅和她团队的“手笔”。
羽衣甘蓝,因其观赏期长,叶色鲜艳,作为观赏植物广泛应用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的城市冷季景观美化,被誉为“观叶植物中的牡丹花”。“由于其原品种主要来自日本、荷兰等国家,存在耐寒性差、易感软腐病等问题,且种子价格昂贵。”姚悦梅说,当时,她就在想,怎样才能让这种“娇贵”的冬季观赏植物以“普通姿态”走入寻常百姓家呢?
说干就干,1999年,姚悦梅带着团队开始研究羽衣甘蓝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技术。每年的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但这一个月却是观察羽衣甘蓝冬季表现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期,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去田里看看羽衣甘蓝的长势,并对不同品种的状态进行记录,从而为筛选优质品种提供参考。”
寒来暑往,一晃就是20个春秋。姚悦梅带着团队,从最初通过与日本公司合作,引进筛选种质资源。到后来又与江苏省农科院和沈阳农业大学加强合作,加快了自主新品种的选育。不但收集、鉴定、评价了羽衣甘蓝种质资源600余份,还创立了耐寒、抗病筛选评价技术体系,筛选挖掘出耐寒、抗病、不同叶形和叶色观赏羽衣甘蓝优良种质资源100余份。同时,创新了羽衣甘蓝混合悬浮小孢子共培养新方法,创制出耐寒、抗病、观赏性好的优异骨干育种材料6份;培育出翡翠紫、梦幻、瑞羽、霓裳等系列观赏羽衣甘蓝新品种(系)15个,其中‘瑞羽6号’和‘瑞羽11号’是国内第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品种(系)观赏性状优良、花色类型丰富、观赏期长,耐寒性及抗病性超过进口同类产品,已成为国内普遍应用的观赏羽衣甘蓝品种。
“我们建立了观赏羽衣甘蓝新品种配套的杂交制种繁育技术,显著提高了羽衣甘蓝种子产量和质量,打破了进口品种的价格垄断并建立了观赏羽衣甘蓝新品种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和组合栽培模式,形成多品种、多色彩、多造型的周年观赏效果。”姚悦梅说,项目还获得了江苏省农作物鉴定品种5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件,制定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12篇。“近年,系列品种(系)推广应用达6亿多株,种植户均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
2019年5月7日,江苏省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的“观赏羽衣甘蓝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成果进行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国外进口的观赏羽衣甘蓝主栽品种耐寒性差、易感病、花色不够丰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等问题,从种质资源收集、创制、新品种选育、繁制种及组合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整体居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姚悦梅说,得到专家组的认可,是对团队成员多年辛苦付出的最好肯定。她与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羽衣甘蓝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江苏乃至全国花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单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