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荣 王抒滟
冷遹,字御秋,江苏丹徒人,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被授予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是中华职教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之一;创办三益蚕种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是“镇江三老”之一;1945年赴延安访问,1949年参加人民政协和开国大典。除了这些,冷遹还有着“文人”“儒将”的一面。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3月14日,冷遹发唁电云:“中山先生手造民国,功炳简书。此次扶病北行,群视早占弗药,惊传薨逝,薄海同悲。敢布区区,上为国悼,下哭其私。”并书挽联哀悼:
三千年帝王本纪,一笔勾销,建中国新世元,五族共和,旋转乾坤凭赤手;
四百兆人民主权,万邦公认,弃天下如敝屣,九州多难,披肝沥胆为苍生。
冷遹的哀挽文字没有挽联套路常用的“哀语”,乍看用语平铺,雅俗共兼,实则将文化温润、政治结论完美融合,行文起伏跌宕,卓尔不凡。
冷遹极少作诗,也极少与别人唱和,有一首是他五十岁过淮阴客栈时作的诗:
初听流莺两三声,为爱残春戴雨行。
百岁光阴将过半,人生哪得几清明。
江苏文史资料第27辑中收录了冷遹的一首诗《书赠宋子紫云·临别留念》:
华夏本农国,衰夷难具陈;困仓无积谷,陇亩多荆榛。
灾祲逼天祸,兵戈遽狂秦;虽欲服南畴,不得为良民。
民生既已荒,国计徒苦贫;艰危启觊觎,方法有旧新。
事穷变乃通,郁者求其伸;农村日改进,治理贵真纯。
事举期得人,宋子奋期鳞;文质相炳焕,才思亦嶙峋。
敷布忽四载,卓尔见精神;懦起废亦兴,今昔难比伦。
朝气方岳岳,骊歌起云津;为时爱长才,珍重订后尘。
1929年11月,由中华职教社、江苏省农矿厅和地方人士组成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委员会,冷遹为主席。1930年3月聘宋紫云为主任干事。1933年8月,宋紫云被调往上海中华职教社工作。临别,冷遹赠言留念,情谊弥笃,敬才爱才之心,溢于言表。此诗曾刊发于当时镇江发行的《新江苏报》。
冷遹自幼研习书法,楷法初习颜真卿,后转习汉碑。可能是因为他半生戎马、性格刚毅之故,他一直高度赞赏萧娴先生的书法风格。萧娴(1902-1997年),字稚秋,贵州贵阳人,著名女书法家,是康有为的入室弟子,曾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97年病逝于南京。冷遹住在南京干河沿前街,每逢周日,萧娴等人常来冷家聚会;每次造访,萧娴必持新作展示相赠,冷遹也时时请教书法。
冷遹的书法颇有造诣,笔力苍劲,为人喜爱,但存世的题字和“墨宝”很少。冷遹书写的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现收藏在冷遹纪念馆内。中华职教社成立38周年时,冷遹题词:“我社成立已经三十八周年了。社的事业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今后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冷遹题写的“古香山寺”,现保存在镇江古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