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 翔
近日,一则新闻在慢慢发酵。这就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宣布,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安徽城市,正式被吸纳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新成员。这意味着安徽所有城市全面“入长”。长三角一体化,迈出新的一步。
比较一下此次扩容前后的长三角城市群地图,我们就能直观地发现此次扩容的一层重要意涵。扩容前,合肥偏于一隅,长三角西翼的中轴核心只能是南京一城。而扩容之后,携安徽全省的广大腹地为支撑,合肥的区位一下跃升到西翼城市群中轴发展带的节点地位。应该说,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长三角城市群的“东强西弱”格局。而这个次战略的核心就是要大力建设一个长三角西翼城市群的核心节点城市,并发挥其区域增长极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本来,尽管合肥也雄心勃勃,但势不如人,南京依然可以骄傲——舍我其谁。但这一扩容,合肥虽然没有直接叫板,也已然是暗暗冲刺,要与南京争一争这个西翼次区域的核心城市地位了。
这暗暗的冲刺,同样有新闻披露出了信息。《江淮晨报》的报道,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预测,到2030年合肥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这一数据超过了杭州的950万,与南京的1060万持平。安徽省人民政府网更披露,合肥特大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研究,包括都市圈、市域、主城区3个层面,于2018年即有了中期成果。
南京也意识到了。在南京都市圈向东小面积扩容的同时,它向西的力度更大。10月6号,安徽的滁州市官方微信发布:“南京将在滁州建立示范区!”《新华日报》的报道则是:南京将在江南、江北,选择3个地方和安徽共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滁州、马鞍山等地。《21世纪经济报道》则有新闻:在南京市有关“十四五”规划的研究中,多个智囊单位一致建议,在新时代,南京应有更远的谋虑,应当“跳出南京看南京,跳出江苏看南京。”
事实上,短兵相接已然开始。
第一个战场是地域。近期的,是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碰撞与重叠。不提皖江经济带城市在两个圈的双重身份,今年9月,两个圈扩容对蚌埠的争夺又是现实的一例。远期的,更有对苏北腹地的影响力。事实上,合肥曾经因地缘产生的交通劣势已被彻底改变。2015年“八纵八横”的高铁布局以“米字形”确定合肥变成联通中东部的重量级枢纽,从地缘困境中解放,更进而再造地理优势。甚至即将开工的合青高铁(合肥-青岛),已然绕过南京,直通苏北腹地的宿迁、连云港。而江苏省内,苏北城市的声音却是“过江、过江”,其渴望的是直线对接上海与苏南城市,似乎,没南京什么事。
另一个战场在产业。可以说,两座城市都将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视为自家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而这一点,合肥并不输于南京,甚至可以说略胜一筹。集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一身的“创新高地”,合肥正在全力打造“创新之都”,并已然被《自然》与《科学杂志》称为“未来硅谷”。G60科创走廊更是绕过南京直通上海。合肥9月开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南京10月办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恰像是在产业发展上两市的又一次短兵相接。
更何况,合肥可以轻松举全省之力打造强省会战略,但南京,因为历史、地域、文化等诸多原因,其向东的一体化,声音很响,却似乎总是表现为貌合神离,与其和安徽城市的合作表现为貌离神合形成鲜明对照。
从历史看,南京强于合肥,现在依然;从发展看,特别是这次长三角扩容表现出的趋势,一个省对抗一座城,合肥冲劲十足、后劲十足。长三角西翼核心城市与区域增长极的竞争,南京战合肥,需要拿出突破性的战略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