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敏
陶骏保,字璞青,江苏镇江人,生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其家族是镇江地区“陶、毛、陈、蔡”四大家族之首。1896年,陶骏保考入张之洞创办的江南陆军师范学堂,与来自镇江丹徒大港镇的赵声结为好友。1899年陶骏保从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在海州、镇江充任下级军官,其间曾赴日本宪兵学校留学,回国后任福建武备军管带兼武备学堂教习。陶骏保经常在课堂上“阴以大义励诸生”,使学生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林述庆、林之夏等人,都是陶骏保在武备学堂教过的优秀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林述庆,林之夏后来都成了革命党人武装夺取政权的杰出代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
1903年,清廷令各省仿效直隶建立新军,陶骏保随学堂监督(校长)徐绍桢回江苏南京筹建新军,奔走各地,负责招募工作。1905年,创办南洋新军第九镇(师),徐绍桢任九镇统制官(师长),委陶骏保委以重任,虽官高爵显,但陶骏保矢志救国之心不改。孙中山与黄兴起义屡遭失败,陶骏保与兄陶逊曾私下商量,认为“革命非从陆军入手”不能成功,因此,陶骏保向徐绍桢和当时的署理两江总督周馥建议,在新军第九镇实行征兵制。经过一番努力,周馥,徐绍桢同意了陶骏保的建议,并将征兵事宜交给他全权处理。陶骏保利用这一机会,广交英才,援引赵声、林述庆、冷御秋等人入九镇掌兵。经过这些革命党人的努力,九镇官兵开始向往民主和自由,并最终成为光复镇江和南京等地的主力军。
1906年春,陶骏保在南京加入同盟会,与赵声,林述庆等人在新军中继续进行秘密反清活动。此时端方出任两江总督,端方是旗人,对以汉人为主的新军不放心,对革命党人的所作所为更是大为不满。不久,冷御秋被端方逮下大狱,受尽毒刑,但坚贞不屈。赵声等许多革命党人被迫离开第九镇,陶逊临行前劝陶骏保与他一起走,陶骏保反问哥哥:“同志尽去,谁与维持九镇者?”他忍辱负重,不惜被同志们误会为汉奸,“与端方及其心腹舒清阿相委蛇”, 并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使第九镇差点被扑灭的火种得以保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8日,陶骏保的学生林述庆率领以新军第九镇为主的各方革命力量在镇江起义,镇江和平光复,成立军政府,林述庆任都督。戎马倥偬,军书旁午,林述庆深感缺少得力的助手,当他得知陶骏保在上海家中养病时,立即派人去上海邀请陶骏保来镇江共商大计,家人以他身体未愈加以劝阻,陶骏保慨然说道:“松亭勇有余,知锐进,然不可无以匡正之。且镇江吾桑梓地,光复南京,必赖镇江为后援,吾安敢爱身而不去?”,他不顾自己的病体,毅然屈尊成为了自己学生的参谋长。不久,徐绍桢出任江浙联军总司令,任命陶骏保为江浙联军总参谋长。
镇江军政府草创,旗兵初来归顺,而凶悍者藏匿城中,谣言四起,商民惶惧。陶骏保殚精竭虑帮助林述庆处理满清反抗势力,安抚人心,使镇江恢复稳定;先是林述庆曾去南京游说徐绍桢参加革命,但徐绍桢推辞观望,镇江光复后,徐绍桢又不待弹药到位就仓促指挥第九镇一部进攻雨花台,为清军所败,大量溃兵从南京退至镇江,陶骏保协助林述庆对这些溃兵收容整顿,使之既不扰乱市井,又让革命力量得到壮大;林述庆因为徐绍桢起义前后的表现而对他轻视,陶骏保从大局出发,竭力调解联军内部的矛盾,维护革命阵营的团结,使互相敌视的林述庆和徐绍桢“未致决裂”。
1911年11月26日,林述庆,陶骏保率领镇军作为江浙联军的一支自镇江向南京进发,在镇江火车站誓师时,陶骏保豪情满怀,赋《满江红》词一阕:“鼙鼓声中,世乱也,久思英杰。笑儿辈,书生面目,竟夸投笔。十万貔貅谁管领,无双国士初相识。料登台,还使一军惊,声威立。角声动,水声咽;杀声起,风声急。想花袍玉勒,猩红溅血。擒贼擒王归妙算,射人射马全无敌。看明朝,齐唱凯歌旋,归俘馘”。11月30日,镇军负责攻打有”“南京锁钥”之称的天堡城,由于清军大炮居高临下的轰击,几次攻击受阻,陶骏保抱病挥涕演说,激励官兵的斗志,于是镇军奋不顾身,冒死仰攻,终于全歼守敌,占领了天堡城。12月3日上午,林述庆,陶骏保率镇军首先进入南京城,在空前的胜利面前,林述庆踌躇满志,自署临时宁军都督,布告安民,使徐绍桢无地自容,愤而驱车去沪,引起联军内部本已存在的矛盾加剧,陶骏保劝说林述庆取消都督称号,让位于原满清江苏巡抚程德全,消弭了一场革命军队内部即将爆发的冲突。在陶骏保为林述庆所拟的通电中有“一省不可有三都督”之议,实际上是要沪军都督陈其美也取消都督称号(当时上海是江苏省所辖的一个县),因而为陈其美所忌。在徐绍桢进一步挑拨离间下,陈其美起了杀林、陶二人之心。
陶骏保以江南大定,北方未平,向黄兴、宋教仁建策北伐,拟分三路进取,正当陶骏保为革命奔走时,却不幸遭到了沪军都督陈其美的暗算,1912年12月23日下午,应邀到沪军都督府拜会陈其美的陶骏保,被预伏的军士捆缚枪杀,为辛亥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陶骏保含冤而逝。其后,江苏省议员殷宗渠等人致电袁世凯,要求为陶骏保平反。1913年,袁世凯下令,将陶骏保“比照陆军中将阵亡给恤,并于有功地方建立专祠”。
1917年,陶骏保专祠在镇江北固山建设完成,主体建筑是用花岗岩和青砖精砌的一座楼房。正殿为楼上楼下各三间,中央安放一座一米多高的陶骏保铜像,上方悬挂时任大总统黎元洪题赠的“气壮三山”匾额。室内挂有副总统兼江苏督军冯国璋的题匾“丹心碧血”及楹联“江山人物消残劫,风雨英灵起怒潮”。时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也有“英姿飒爽”题匾。此前为陶骏保写传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有楹联“一代英雄同归浩劫,千秋俎豆独配名山”。陶骏保的遗骸也由高资迁葬于北固山上的陶公祠附近。可惜该祠毁于日本侵略军炮火。
陶骏保善长短句,有文采,生前曾辑有关镇江古籍资料,成《京口掌故丛编》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