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9日
第06版:教育

建设“宜人”校园

镇江市宜城中学建于2014年8月,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以来,通过实施“宜人教育”,将教与学、师与生、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和谐统一,将科学与人文交融整合,使校园时时宜人、处处宜人,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推进“宜人教育”落地生根

为了让“宜人教育”的理念落地生根,学校采取了如下举措。

明确办学目标。学校开办之初,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建构‘宜和文化’,培育‘宜人教育’特色”的办学目标,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生活,生成健全人格。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生命尊严的宗旨出发,学校确定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设计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

坚持实干为先。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实干之要,在于坚持。“宜人教育”不是通过单一的层级体制来实现学校管理,而是通过塑造全校师生的整体认同感,来挖掘、提升他们的潜能,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全校师生以实干为本,坚持不懈,从而形成了务实求真的“宜人学校”特色。

培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按照“制度—实践—习惯—文化”这一路径,遵循“接地气”“慢慢来”“持之以恒”的原则,精心培育了富有“宜人”特色的校园文化。

培植“宜人教育”丰厚土壤

通过构建“宜师平台”“宜心德育”“宜人课堂”“宜学课程”,培植“宜人教育”的丰厚土壤,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宜师平台”。一所学校的发展,学生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注重强基固本,采取各种举措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例如:制定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引领教师主动发展,争做名师;开展各项教学和教研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开展读书报告会,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弘扬正能量,彰显优秀教师的事迹,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宜心德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是实现初中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学校通过强化学生对规范的认知,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例如:完善班级管理的“常规评比制度”,认真落实每日、每周、每月的各项考评、公示、反馈和激励措施,指导、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行分阶段、有侧重的培育和测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养成和内化。

“宜人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宜人课堂”,是学校追求和坚守的课改理念。学校申报了“和合共进,构建宜人课堂”的市级研究课题,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助力教师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宜学课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镇江市宜城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方案》。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地方特色和教师发展实际,学校开发了两大类校本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主要是基于学科教学的“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另一类是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开发的自主性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师生欢迎。

实施“宜人教育”科学管理

学校实施“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管理策略,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为准则,以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为方向,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日常工作规范化。学校坚持日常工作规范化,一切工作按照管理规律办事,如师生日常安排有规范、教与学有规范等。这既是校园管理的基础,也是形成校园特色“宜和文化”的基础。

整体规划精细化。学校的特色建设是按“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分阶段推进的,包括选择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和建立特色学校三个步骤。学校按照规范化要求,细化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特色建设,推动内涵发展,建设“宜人校园”。李文化

2019-09-19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45544.html 1 3 建设“宜人”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