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广盛,1964年2月出生,1984年参加公安工作,在京口交警大队(原交警一中队、一大队)一干就是35年,1996年担任副大队长,现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大队四级高级警长,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警的王广盛,当了35年的交通警察,一直在交通管理第一线默默耕耘,说起交通管理的巨大变化,他无疑是见证人,无论是城市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只要你能说出的地名,他都能直接把交通状况讲得清清楚楚,俨然是一副“活地图”。35个春夏秋冬,他的足迹踏遍辖区内的每一个角落,他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距离。
初始记忆:与手动信号灯为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市区一些主要路口设有交通岗亭,安装了手动控制的信号灯,王广盛刚入警时,市区总共才有12个岗亭,执勤交警坐在岗亭里,时刻关注路口的车流量情况,手动控制着开关实行东西或南北方向车流的绿灯放行。1984年参加公安工作后,王广盛第一站是交警一中队(现京口大队),被安排在老船厂巡段(现东吴路、江滨路片区),负责船厂岗亭路口(现解放路与长江路)信号灯管理,这是王广盛第一次接触交警的“高科技”。
说到信号灯,王广盛感慨“今昔大不同”。在他看来,信号灯的发展史就是整个镇江交通管理变迁的缩影。“1是红灯,2是黄灯,3是红灯,我们是手动控制信号灯的,工具很简单,一个控制盒,跟饭盒差不多,能盛二两饭的那种,中间布置一个简易开关。控制盒与信号灯之间连接一根电线,我就坐在岗亭里,时刻关注路口的车流量,向左或向右拨动开关,控制东西或南北方向的车流。”
当时,负责信号灯的民警实行“两班制”,一班时长为2小时。第一班要求7点前到岗,有些岁数大的同事在岗时忍不住瞌睡,信号灯几分钟都不调换,一些公交车司机会下车“友善”提醒下岗亭内的交警。说到这个,王广盛忍不住笑了起来。再后来,王广盛就主动揽下了最早一班的信号灯控制岗, “我年轻,可以让老同志多睡睡。”为了能够保持路口通畅有序,王广盛每次都要提前30分钟到岗,同时在上岗前一个小时不喝水,保证自己在控制信号灯的时段内不上厕所,就这样持续了半年。
市长称赞:“这个小黑皮很负责!”
1985年,也就是在参加工作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副队长门东临问王广盛对岗位安排有没有想法时,王广盛再也忍不住地说了出来:“英雄无用武之地。”
原来,在分配时,长相较好、身材挺拔的,都被安排到大市口、健康路口形象岗工作。而王广盛由于皮肤黝黑未能被选中,他憋着一股子气,心中始终充满着对那个岗位的向往。1985年5月,他如愿被调至健康路巡段,这个路口的信号灯是电子控制器进行周期运作,不用再由人工调整了,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虽然汽车还未普及,但拖拉机、板车随处可见,自行车载人、闯红灯等现象也屡见不鲜,想要管好交通秩序并不容易。而王广盛倾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用心管理,他所辖路段的交通秩序也得到很大改观。
“这个小黑皮很负责。”说这句话的是时任镇江市市长陈壁显。有几次他骑自行车出政府(原市政府在健康路口附近)暗访,在出门前,他看到王广盛在路口认真管理交通秩序,几个小时回来后,王广盛依然在路口站岗管理。“皮肤黝黑、做事认真”,让市长印象深刻。于是,陈壁显多次在全市大会上号召向这个“小黑皮”学习,“小黑皮”的外号也在全市传开了。
1988年4月,24岁的王广盛成为镇江市劳动模范,并获得首个嘉奖令。这一年,市公安局接管了交通局的交通监理机构,同时交警大队升格为镇江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次年,王广盛获得镇江市“十佳青年”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观,还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谈到这个,王广盛无比自豪。从北京回来后,镇江市召开劳模报告会,号召向王广盛同志学习。王广盛暗自发誓,“要发扬劳模精神,把交管工作做得更好。”
安全宣传:跑遍了辖区所有单位
1992年,王广盛作为第一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学员,来到北京开始了4年的学习生涯。但是,他并未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每逢寒暑假,他都主动回到自己的岗位履职。1996年,王广盛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并以优异成绩毕业。鉴于之前的表现,学成回来的王广盛被破格提拔为一大队副大队长。
刚提为副大队长的王广盛分管宣传工作。“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宣传方式也多种多样,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交通安全宣传我还真动了不少脑筋。”王广盛边说边翻开了他那本厚厚的宣传报道收藏册,里面记录着他当年宣传工作的点滴,“那时候,我经常拿着录放机进社区播放交通安全短片,跑遍了辖区所有单位。”
王广盛负责宣传工作期间,在桃花坞八区建成了第一个宣传基地;在上隍社区组建了第一支老年交通安全宣传队;帮助贺家弄幼儿园策划的交通安全宣传节目,获得全省交通安全宣传比赛优秀奖。1998年,在镇江师范附属小学(现江滨小学),王广盛被聘请为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员,负责为学校的小学生们讲解交通安全课,因为是全国先进人物,他对口的一个小学班级还被称为“王广盛英雄中队”。更为巧合的是,正在聆听王广盛讲述的民警纪军,以前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学生和王广盛成为了战友,这似乎也是一种传承和发展。
30多年来道路的变化让王广盛最为感慨。如今在镇江,一些主干道都是“双向6车道”“双向8车道”,近几年,隧道、高架也正式投入使用,但即便如此,在早晚高峰时段还是会觉得拥堵,恨不得路还能再宽点。据王广盛回忆,1985年的时候市政府开始修建中山路,标准是“双向4车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只能算是“小路”,但在当时可谓是“宽阔无比”,由于汽车少,机动车道上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拥堵。
35年的岁月沧桑,35年的从警生涯,35年的保驾护航,再次回忆起来充满无限的激动和感慨!流过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念。“装备升级了,理念更新了,但认真履行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那份初心不曾变;车辆增加了,管理更难了,但永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的决心不曾变;需求变多了,目标更高了,但为社会作出无私奉献的那份爱心不曾变!” 本报记者 胡冰心
本报通讯员 纪军 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