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海雁 朱则野 李骏杰
三月的十里长山,春光明媚。行走在山坡茶垄间的石马村村民汤忠清无暇赏春,他低头细细检视茶树上刚刚冒尖的芽笋,向记者估算着茶叶账:“应该还有一两天就能采摘明前茶了。合作社这季茶叶预计能卖800多万元,我家能分得七八万元,今年收入又提高了。”
在汤忠清看来,自家能“因茶致富”,得益于加入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跟着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力气省了,收入高了。”
汤忠清加入的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全市规模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日前刚被评为“2018年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理事长汪月霞告诉记者,合作社由6个自然村的农户抱团组成,自2010年成立以来,规模从100多亩扩大到如今的千余亩,“仅茶叶一项,每年为每户增收上万元。”
与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一样,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产业的农业经营模式,在丹徒大地已经遍地开花。据统计,丹徒现有6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18家,全区入社农户总数为6.7万户,农户入社比例98.8%。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路壮大,为丹徒的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丹徒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孙永忠告诉记者,“新农主”带动着农村经济生产组织方式、产销对接手段不断变革,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丹徒的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持续加码,也日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无疑,时代在为“新农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在给予了新的成长机遇。为了抓牢用好这个时代机遇,丹徒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可谓不遗余力,除给予资金补贴、贷款优惠的政策扶持外,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知识培训,做好上门服务等指导工作,探索一套符合丹徒自身实际、运作规范高效的培育模式。
鼓励多元发展。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地股份、社区股份两类股份制合作社,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坚持融合发展。按照“以工促农,以旅带农”的思路,根据产业特点,让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流通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培育一批产加销、农旅文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多环节的增值收益。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在打造的“休闲茶旅”、恒顺醋业广受赞誉的醋文化博物馆等,正是这种发展方式在丹徒的生动实践。
推动智慧发展。立足自身农业优势,大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程度,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抢占智慧农业发展先机。2018年,丹徒建成标准“益农信息社”88个,其中示范社10个,县级中心站1个,实现了全覆盖。多个省市级农业物联网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
在用强有力的扶持政策给“新农主”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丹徒还鼓励他们放开手脚积极寻求自身的突破发展。“江心洲高祥家庭农场”农场主、江苏科技大学教师周卫鹏,继为他的“网红”农业——远程种菜,开发出“匠心菜园”APP及“爱心生鲜购”电子商务平台后,正在积极联合高校研发“种菜机器人”。他信心满满地憧憬道:“到时候不仅能种更多地,还能输出技术,让远程种菜成为更为高效省力的、可复制的农业经营方式。”
多措并举下,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丹徒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全区目前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有332家,经营面积达4.34万亩,且省、市示范家庭农场以每年新添20家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农业龙头企业达4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28家。至2018年底,全区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全年销售总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实现利润3.2亿元,比上年增长5.8%;带动农户数13万余户,比上年增长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