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5日
第008版:江花·城市山林

茅山行

■文/吴春波

龙年初一清晨,被阵阵拜年祝福的手机铃声吵醒。迷迷糊糊中,想着今天的头等大事——与友人一道赴茅山问道。

新年第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是一个很好的兆头。坐在友人车上不知不觉就到了茅山脚下,山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保安在马路两旁排成一排,不停地维持秩序。大家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慢慢地向门内移动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有开心的,有大声喧哗的。大家也许和我们一样的心情,在这神圣而又纯洁的地方来完成一件只有自己才能知道的事情,希望新的一年好运。

烧香的人真多,那场景很是壮观。烟雾缭绕中,人们忽隐忽现,在高大的露天老子雕塑前,人们虔诚地跪在地上,一把一把地烧着香烛,希望把过去一年的烦恼统统烧掉,也希望把龙年的愿望点燃。

在道家看来,烧香的意义和目的在于表达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茅山为道教祖庭之一,我们首先到了朝山进香必到之处:九霄万福宫。该宫依山而建,现有殿宇四进。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藏经楼,东有宝藏库,西有坎离宫。第三进为该宫的主体建筑太元宝殿。该殿前东侧为迎旭道院,前西侧是仪鹄道院。第四进的主要建筑为升表台和二圣殿。升表台又名飞升台,相传茅盈当年就是在这里驾鹤升天的。二圣殿供奉着三茅真君的父母。二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仿古楼阁,东为道舍和客厅,西名怡云楼,楼上陈列着珍贵的茅山“镇山四宝”。这四宝分别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均为宋代珍品。微风中,我们在这道教的祖庭里慢慢品味着中国本土宗教的魅力,然而,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刷下,茅山的商业气氛过于浓重了,到处弥漫着一股求财的铜味,让我们的感觉不是太好。

第二站是茅山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以道家“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享誉中外,引无数名人雅士流连忘返,其中“第八洞天”源于华阳洞。传说洞中有天市坛,且有天窗在洞天中央,洞内阡陌纵横,鸟语花香,一片世外桃源景象……洞内仙气缥缈,泉水叮咚,仙音萦绕,洞外林木葱茏,奇石四立,古桥流水……在洞天福地之中,供奉着道教始祖老子,塑铸了一座高99尺、重106吨、用226块青铜拼接而成的老子铜像。我们在这洞天福天里细细感受,在这清新甜风中,吸上一口气,那股舒适的感觉直透心扉。

接着,我们又来到仙人洞。仙人洞位于华阳洞北约80米处,原名“莲壶洞”。“九曲银河、上界仙书”等钟乳石令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善心池、月牙湖”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清代诗人孙星衍诗赞仙从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心疑转仙境,旷荡见平陆。”

位于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著名的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遇旱不涸。明代诗人陈沂曾诗赞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问喧蹙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亥。”游客站在泉边,双击手掌,泉底便会冒出串串水泡,似玉珠翻涌,又似在欢迎客人到来。这里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古树名木、神泉、古迹、亭台轩榭于一体,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坐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纪念碑目前不仅是茅山红色革命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且已成为茅山人文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1997年春,附近居民偶然发现每当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时,碑前上空就会传出“嘀嘀哒”的嘹亮军号声这一奇特现象后,来这里的游人就更多了。我们从山下走到山上,细细地体味这一奇特的自然和人工相辅相成之绝品,感受着茅山天人合一的意境,和先烈们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领略完茅山风光,闯进得撒豆腐村的领地,认知豆腐制作的手工技艺,上手实践感慨古人的智慧与劳作。世间事,得到必须做到,否则久不多时便福祸轮回。午时未煮酒,只为豆腐宴,一品滑与糯,思绪踌万千。

饱腹之后,跨过茅山脊背,涉步仿古庄园,游走商业街道,停留于斯,闲情于斯。且道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作者自述 吴春波 东乡姚桥解放桥村人,出版《沙腰河畔》《江河交响》《行者人生》等著作,现任镇江市儒商协会秘书长。

2024-02-25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97309.html 1 3 茅山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