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彦如 张剑
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谁的血脉?姓氏,不仅是标示家族血缘的符号,也是记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符号。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姓源自祖先,人们有了姓,便能追溯其始祖;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是姓的分支标志,用以区分家族子弟。中国人的姓氏起源并非只有一个地区,而是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
在镇江大港地区,“赵”为大姓,当地人素有“大港本姓赵”的口头禅。大港赵氏以赵子禠为始祖。赵子禠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燕王德昭五世孙,靖康丁未(1127年)南渡金陵,建炎己酉(1129年)始迁大港而居。绍兴壬子(1132年),加绶朝散大夫,赐田百顷,成为大港赵氏始祖。
赵匡胤的后人为何会落脚镇江?又为何归葬大港?据《大港镇志》记载:赵子禠,字志南。北宋靖康年间(1126年),为避金人之乱,赵子禠携带部分皇族和侍从随宋室南迁,经润州向洪溪(大港古名)方向进发。当赶到现北山车碾口村一带时,遇山丘挡路,车马无法通过,但赵子禠仍下令继续前进,一时间车轮滚滚,尘土飞扬,终于将山丘碾出一个豁口,于是附近村落居民便将村名定名为“车碾口村”。
赵子禠原配出身望族戴氏夫人,继配仲氏夫人,二位夫人皆有诰命在身。自迁居大港以来,赵氏一族在此地繁衍生息,并以大港为中心向周边播迁辐射,成为镇江东乡最大的姓氏聚落。
镇江经开区大港街道北山行政村车碾口村北烟墩山东麓仙墓山,是赵子禠及其家族墓地,现存有赵子禠古坟一座,牌坊龙爪盘柱,中间横匾上刻楷书“赵氏佳(隹)城”四字。赵氏佳(隹)城为赵子禠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墓四周苍松翠柏,绿荫蔽日,墓前有石碑、供桌以及石牌坊。牌坊单门冲天式,云头柱,宽约6.8米。赵子禠墓碑上书“大宋朝散大夫讳子禠志南赵公之墓”,封土底径约6米,存高约3米,规模较大。
《宋史》上关于赵子禠的记载不多,其生卒年月也不详。在明万历甲午(1594年)国史编修李廷机撰“宋朝散大夫赵公子禠配戴氏仲氏合葬墓志铭”中这样记载:“公之殁也在绍兴丁丑(1157年)岁八月六日,距生元佑(1089年)己巳六月二日,享年六十有九岁,岁在戊寅(1158年)冬十二月十六日葬公于仙墓山之阴。而二夫人就附焉。是为追铭。”由此可见,“赵氏佳(隹)城”为赵子禠与二位夫人的合葬墓。
在《赵氏分谱》上附有坟山图,图后有坟山说明。《宋史》和《赵氏分谱》两本文献的记载都显示赵子禠为赵匡胤的六世孙。
赵子禠墓地牌坊横匾正面(左)和背面(右)有两个不同写法的“隹”字,因此关于“赵氏佳城”抑或是“赵氏隹城”,学者们颇有争议。“隹”和“佳”,在字形字音字义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不容混淆。从字形上看,“隹”字,是一个整体,没有偏旁;是一撇一竖,外加一点,四横一竖;四横当中,上面三横短第四横长。不像“佳”字,是左右结构,单人旁,两个“土”,“土”字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从字音字义上看,“隹”有二音,音追,是短尾鸟;音崔,是高峻之义。“佳”音家,是美好之义。“隹城”和“佳城”在古汉语中皆特指墓地,但有区别。“隹城”,是有石的土山上的墓地,子禠公的墓地在大港仙墓山上,称“赵氏隹城”。而“佳城”,一般是平地上的墓地,如曲阜的孔子墓地,被人们称为“佳城”。因此,有学者认为,此处称“赵氏隹城”似为更妥。
赵氏一族在大港地区薪火相传,代有贤才。编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重修大港赵氏宗谱序》 以“宋艺祖以迨朝散大夫子禠公或帝或王为侯为伯世有显达代有簪缨”评述了大港赵氏,而新修的《大港赵氏宗谱》则简明扼要地载录了大港赵氏的传承世系,记录了大港赵氏繁衍生息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积淀等文化元素。借助史书和方志的有关资料,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大港赵氏的文化内涵,更在“人文精神”一节里,记录了赵伯先、赵启騄、赵汉生、赵棣华、赵无极等大港赵氏近现代的著名人物。
时光流逝,岁月沉淀。赵子禠墓是镇江为数不多的宋代贵族墓葬,对研究宋王朝皇室南迁和宋代墓葬的发展演变具有证史、正史和补史的作用。2011年12月19日,赵子禠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大港赵氏的始祖,赵子禠墓每年清明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港赵氏子孙前来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