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惠智
在中国大地上,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几十年来,一直传唱不绝。就在不久前,曾经的佤族朋友、退休回到阿佤山的老曹,要我写写阿佤山,谈谈在那儿生活多年的经历及所见所闻,介绍给镇江人民。
阿佤山,泛指怒山山脉的南端,地域宽泛,包括现今的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楚雄州、大理州等所辖的西盟佤族自治县,耿马、双江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及景谷、澜沧、孟连、景东等县,总人口约40万人。
阿佤山区是多金属矿产富集地区,境内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河流纵横,交通不便,是云贵高原地质勘探的重点区域,先后发现了几十种有色金属矿产和丰富的水力资源。
目前,西盟、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佤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佤族都集聚于中缅边境一带。“沧源”一词,因澜沧江发源而得名。佤族还居于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
佤族,原称卡佤族,他们居住的阿佤山终年云雾茫茫,充满奇幻神秘色彩。他们崇尚“木鼓”文化。“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是“天神”。“拉木鼓”一般在一月进行。由几位有经验的老人进山选择树木,公木鼓选木质清亮的“红毛树”,母木鼓选沉稳悠扬的“麻公树”,然后祭祀,由巫师率领青壮年男子进山将选好的树砍倒,锯成一节节做木鼓。第二天,全寨男女老少沐浴盛装,将木头拉回,还要进行“祭司”仪式,最后由木工将木头凿成木鼓。之后,举行盛大仪式,安放木鼓。过去,只有发生重大事件才能敲响木鼓,现在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
每年五月,佤族的“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在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拉开序幕,欢乐的佤族人脸上涂满由天然植物配制的黑色涂料,寓意“摸黑一脸,快乐一年,幸福终生”的吉祥祝福,大家载歌载舞,吸引许多中外游客。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佤族口口相传千年的民族史诗《瓦岗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在沧源的勐来乡、丁来乡、满坎乡、和平乡和耿马县的芒光乡等地的山崖上,分布着大量神秘的崖画。这些崖画发现于1965年,但对于绘画年代,众说纷纭,据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化验测定,这些崖画绘制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我们看到,崖画呈楮红色,距地2至10米不等,长几米至几十米,人物呈现争斗、狩猎、歌舞等,还有女性图像、收割作物等,反映了远古人的生活、生存状态。这些崖画,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几千年来,佤族人民每当春节时,都会去崖画前祭祀纪念。
沧源是个文物旅游大县,在县城勐董镇大街北侧,有“广允缅寺”,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抗英纪念碑,纪念近现代佤族人民抗击英军入侵、击退英军的壮举。
沧源阿佤山是热带雨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色旅游、特色美食让众多游客神往。阿佤人民摆脱贫穷落后,正唱着一首首最美的新歌吐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