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正
深度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加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其致力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土资源作为至关重要的要素,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与转化机制,也是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的有力抓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不二之选。
乡土资源包括历史遗址、博物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江博物馆的馆藏无疑是三千年乡土史的有力见证,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课堂呈现形式,建立历史课程与镇江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将乡土资源的价值发挥至极致,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研学旅行,统编教材的重要补充。当下高中研学开展得如火如荼,走出沉闷的课堂进入各种博物馆、红色爱国基地,使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多样性和历史沉淀感。如近代中国历史中魏源和林则徐在此依依惜别,转赠好友《四洲志》等一些各国历史资料,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奠定基础。实地参观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无障碍接触历史的同时进行深入思考,初步形成对于史实或事件的观点评价和荣辱意识,有助于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养成和家国情怀的培育。
口述历史,拓宽史料的教学类型。口述历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活性、直观性、独特性等特点。在讲解鸦片战争时突出镇江保卫战的激烈以及清军都统海龄殊死抵抗展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时可运用丹阳教案的相关史实,讲述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可恶行径以及中国百姓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时赵声带领大批江皖籍仁人志士参加黄花岗起义,为民主共和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心系家国值得后人学习。
深度挖掘,细致入微的历史情节。镇江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以及留下脍炙人口的历史诗篇。介绍两宋的经济文化时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是乡土资源的重要代表;王安石变法里他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与镇江颇有渊源;学习唐朝的开明外交政策时镇江的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诗碑是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晁衡在此乘船东归。
总而言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深度学习的辅助材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平时积极开发乡土史资源,举办读书分享会,有条件的学校编写校本教材,比如鲁东海老师举办的文心读书会,教师彼此分享历史故事以及历史观点;樊江峰、刘建兵老师的《镇江文化概要》、李金国老师的《山水镇江》。突破传统应试课堂的局限,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乡土史教学与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深度学习与乡土资源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作者为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