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马健
儿子上小学,回家后递给我一本目录,原来又开始一年一度订阅报纸杂志了。我感叹着现在的孩子想要看什么,只要用手指着,家长付钱就可以了。我不禁想起儿时,自筹资金订阅报刊的时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那一年,老师在教室的一角办了一个微型读书角,让每位同学从家里带一些课外书籍、杂志过来,摆放在那里,然后同学们借阅。于是,我一下子对很多从未看到过的杂志很感兴趣,尤其当时的《中国少年报》上刊登了不少有趣而实在的内容,比如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专门解答疑惑的“动脑筋爷爷”等等。另外还有《少年文艺》上刊发的许多散文、童话、诗歌,不仅词句优美,而且生动活泼,令我百读不厌。
我经常借阅这些报刊,看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可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室关门必须归还,尤其是星期天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带回去阅读,我心里如同有东西在挠一样,于是,我萌生了自己订阅报刊的想法。
那时候,父亲在一家小村办厂上班,母亲做缝纫手工活,家里条件并不好,填饱肚子尚且马马虎虎,哪还有闲钱订阅报刊呢。思考再三,我和姐姐商量着,自己外出“赚钱”,订阅报刊。从那时候起,我和姐姐经常放学后,带着镰刀去河边割猪草,然后卖给养猪场。我们还经常去野外钓鱼,卖给村里的鱼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去村里的窑厂里,帮忙搬砖。
砖厂坐落在一个偌大的空旷之地,那里满眼都是一摞又一摞的砖坯,没烧的还带着泥土的颜色。绕过一排排高耸的砖坯墙,深一脚浅一脚来到窑口,那一刻,我真的很担心那土坯突然倒塌,把我们重重压在下面。可我们毫不犹豫地脱去衣衫,光着臂膀朝那热浪中走了进去。
我们干的是出窑的活,就是要把火窑里烧好的成品砖,一块一块装到板车上,再用板车把砖拉出火窑,然后运送到放砖的地方,再一块一块把砖卸下垒整齐。当我们看到板车上的砖,被垒得高高耸起,心里知道离订阅报刊的钱又近一步了。
后来,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在邮局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等报刊,但是往哪里投让我们头疼不已。我家住在村中最偏僻的地方,邮递员到不了,于是我们和村委会商量,把投递地址放在那里。当门卫大爷得知我们是自己挣钱订报刊后,不由得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他不仅答应帮忙,而且还专门给我们一个盒子,摆放我们订阅的报刊,我们去取,就能一目了然了。
这之后,每每收到报刊,我和姐姐都迫不及待地阅读。那一份份报刊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也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小学与初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