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9日
第004版:看点

从 “一家富”带动“共同富”

丹阳“新农人”史群逸返乡创业

本报通讯员 眭小花 魏郡玉

本报记者 佘记其

在丹阳市珥陵镇大施村,有这样一位“90后”“新农人”,他怀着一腔热忱投身水产养殖行业,敢拼敢想,摸索出一套致富经,并带领200余位水产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丹阳市珥陵镇大施村逸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群逸。

11月7日早晨,丹阳市珥陵镇大施村的螃蟹养殖户史须才就将史群逸请到自己的养殖基地,帮忙查看螃蟹生长情况。如今螃蟹大量上市,每一天的管理都至关重要,史须才也变得格外谨慎。他告诉记者,从事水产养殖的这些年,他主要采取粗放型养殖模式,靠产量取胜,有的年头销路不好就头疼。“养殖螃蟹光有产量是不行的,丰产不一定会丰收,在市场上形成不了竞争力。”史须才有几十年养殖经验,但养殖思路不成体系。2019年,史须才加入了逸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影响下,史须才养殖思路开始转变。“现在我主要是以生态养殖、绿色养殖为主,主要精力都放在养殖精品蟹这方面,效益也逐年提升。”

史须才口中的逸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便是由史群逸牵头成立的。七年前,30岁的史群逸还是一名销售员。由于经常为从事养殖业的父亲查询资料,解决一些养殖技术问题,史群逸接触到了很多养殖业信息,在此过程中逐渐对水产养殖有了兴趣。

“我发现很多的水产养殖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和缺陷,养殖户采用的技术模式也比较落后。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些问题,坚定了我辞职回乡发展水产养殖的念头。”史群逸说。

2018年,史群逸辞去了南京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牵头成立了逸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指导社员们科学养殖草鱼、鲢鱼、青虾、螃蟹等水产品,并逐步建立起种苗孵化培育、成鱼销售、水产养殖疾病预防、水产饲料供应的完整养殖体系。史群逸告诉记者,他养的这些水产品种虽然常见,但要想养出高品质水产品可不容易,鱼类品种搭配、池塘环境管理、饵料投放、病害防治等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得马虎。

“刚回乡时,我踌躇满志,本想凭借自己的能力让大施村的养殖业有所改变,没想到,很多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并不认同我的理念,也认为我年轻,经验不足,技术不够。”史群逸告诉记者,为得到养殖户的信任,他去四川农业大学淡水研究所,用了两年的时间深入学习水产知识。这两年,史群逸一直在默默为养殖做功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相当于考了第二专业,修了第二学历。”

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史群逸不仅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还带领合作社一同前行,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年产值已达到1700余万元。让他更引以为豪的是,他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周边200多家养殖户,帮助大家改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养殖方法科学了,鱼害少了,鱼长得就快,成本也降了,一亩收益能增加1500元到2000元。”他说。

如今,大施村的水产养殖规模达到2800多亩,史群逸每年还会组织五六次集中培训,邀请水产养殖专家给大家上课,面对面解答技术难题。

“我将更加努力从‘新农人’变成‘兴农人’,扎根土地、敢想敢做,继续为助农增收贡献力量。”展望未来,史群逸信心满满。

2023-11-09 从 “一家富”带动“共同富”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81866.html 1 3 丹阳“新农人”史群逸返乡创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