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宋小军
2018年的春天,傍晚时分,饭后闲逛,在吾悦广场买了一张五年的健身卡。
当天晚上,算了半天,觉得很划算。第二天,采购了部分运动服装和泳裤泳帽泳镜。从此,开始了所谓的健身。
第一天去,感受了里面的氛围,不错不错。逛了一小时,觉得值;第二天去,观摩了健身的人群,模拟了几个动作,产生了些许的感觉,觉得值;第三天,晚饭吃完,条件反射又去了健身房,看着清澈的泳池,看着泳池里飞翔的“菲尔普斯”,自己也尝试着下水了,从这天开始,到泳池泡水就成了习惯。
小时候,条件有限,不能游;家里父母严防死守,不敢游;没人教,不会游,导致成年后的我是名副其实的旱鸭子。特别羡慕会游泳的人,轻松地在水里滑行,翻滚、潜游,很得劲!自己到水里站都站不稳,也没有想到还会有和水亲密接触的机会。这一张健身卡让死了的心又复活了!
五十岁的人站在池里,首先要让脸皮厚起来。当潜意识里有了学习的动机后,就会经常性地从百度里查找教程,学习游泳。
第一步要学会保命。关键在于能在水里换气。百度抬头换气的口诀为:“划手腿不动,收手再收腿,先伸手臂再蹬腿,并拢伸直漂一会。”这个就是指导我每次下水的圣旨。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屡败屡战,终于感觉良好,自认为学会了。成功的关键在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花了钱的健身卡!
收腿,身体抱团,站稳。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让自己忙活了半天。自从在水中学会了站立,自信心爆棚了!因为我问过教练,泳池最深一米五!
再往后,百度教我如何漂浮,教我如何蹬腿!白天看视频,消化感觉,晚上到泳池去实践。打脸的是效果恰恰相反,一看就会,一下水就忘!往往晚上感觉动作不对,第二天再看视频揣摩研究。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十多天后,不比动作的优雅,终于可以来回在泳池蜗行啦!
这以后,有空就去泳池。夏天算避暑,清凉的水,清凉的风;到了冬天,微冷的皮肤一钻到温热的水里,感觉立马舒适,时间长了,形成了依赖。现在的我,在别人的眼里,也算是一条会穿梭的“鱼”,来来回回,不慌不忙!
两年后的一次出行,在一家民宿的门前,流淌的小溪里,再也不是待在岸边观望的局外人,我毫不犹豫地下水了,泳池里的经历让我有了自信。
更可笑的是我偶尔也指点别人。我相信我虽然不能算善游泳的人,但那一段时间的学习,饱看视频,肚子里的理论可以支撑夸夸其谈的脸面。说得越多,别人越是虔诚地相信!这是泳池里的感悟,也是生活的镜子!
后来的岁月里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当初没有下定决心办健身卡,那现在的我将永远是旱鸭子!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2+1的模式,等到孩子大了,就有了许多空巢老人。老有所乐是我们的追求,健康是第一位。而运动是不二选择。一张健身卡让我这几年经常出入运动场馆,经常和水做亲密的接触。对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有益。在一切都正常化的时候,自己也逐渐规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