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9日
第010版:综合

看似寻常最奇崛

——汪曾祺名作《葡萄月令》赏析

当代散文家汪曾祺先生写了一篇和种树有关的文章——《葡萄月令》,文章从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方面,详细地叙述了如何精心养护葡萄,从1月写到12月,每个月葡萄都有不一样的姿态,养护葡萄的人也有不一样的劳动生活。

有评论家说,汪曾祺作品的每句话看上去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如“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故能姿态横生,气韵生动。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葡萄月令》,走进汪曾祺的文字葡萄园,去欣赏“平平常常”与“顾盼有情”,去感悟“看似寻常”的“匠心独运”。

一、借助艺术技巧,含蓄体现情感

在汪曾祺笔下,葡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月份,大雪皑皑气温很低,怕冻的葡萄藤需要被贮藏在窖里,作者却说葡萄藤是“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份,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作者说“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醒了”、“忙忙”让读者好像看到了一个蛰伏许久的孩子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迫不及待想要尽情生长的样子;三月份,天气更暖和一些了,需要把葡萄放到架子上了,作者写道“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舒舒展展”“呆着”这些词语,写出了葡萄藤有了足够生长空间,可以随心所欲舒展枝条的快乐惬意。这些拟人手法,展现了作者与葡萄的亲密关系。

葡萄吸收水分是悄无声息的,但作者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写下“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的生动画面,极富形象感,十分传神;“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作者不人云亦云,他在果园生活,对各种果树的花都有细心的观察,他有诗人般浪漫的情怀,所以他才会说苹果花像雪花、梨花瓣像月亮,他才会告诉读者葡萄也开花,只不过淡黄微绿的花很小;“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用一串比喻来描摹一串串的葡萄,写出了葡萄的晶莹鲜艳,写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原本辛苦忙碌的劳作在此刻有了艺术创作的享受。

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丰富了文章内涵,比如把葡萄与其他果树对比,“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虫;梨,梨有梨食心虫。葡萄不用疏虫果。——果园每年疏虫果是要费很多工的。”葡萄不生虫,就省下了很多“疏虫果”的工夫,这简直就是葡萄对辛苦的种树人的一种体贴。文章还使用宕开一笔的手法,在写给葡萄追硫氨肥具体操作时,突然写道“汉朝是不会追这次肥的,汉朝没有硫氨”,一句话就带领读者回到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时的情景,也巧妙交代了中国种植葡萄的悠久历史,没有相关学识的人是绝想不到这一点的;九月份藤上已经没有葡萄了,但是果农仍然要给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写到这里,突然来了一句议论“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葡萄树既然把自己甜美的果子全都献给了人们,人们也就应该“有情有义”地对待葡萄树,施肥打药这种养护葡萄的劳作,竟然成了人们和果树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可见,在作者眼里劳动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美好。

二、借助人称代词,无形中拉近距离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拉近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好像是我们正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增加亲切感。四月,给葡萄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作者热情地邀请读者来果园看一看葡萄梢头破口处滴水的情景,想让读者亲眼看见葡萄藤“中空相通”的特别之处。八月是葡萄园最美的季节,这段文字中使用第二人称的句子也是最多的,作者一次次与读者直接交流:“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极力向读者展示葡萄的美丽;“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一次又一次发出邀请,既表达了劳动者满满的自豪感,也告诉读者这种雨后的晶莹鲜艳短暂又罕见,真值得来到果园好好欣赏一番。

写到十月时,作者交代还有别的农活,要去割稻子,这里也使用了第二人称,“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不过这一次的“你”是对着葡萄说的,在这个忙碌的十月,我们还要忙别的农活,所以,葡萄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尽情生长了,这一句叮嘱足见作者时刻把葡萄放在心里,把葡萄当成了自己的亲密伙伴。

三、借助口语和短句,充满生活韵味

作者一直有着“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创作主张,所以他的作品中使用口语和短句的地方比较多,语句简练平淡,有时读来就像拉家常一样。

施足了肥、浇透了水,葡萄自然就会铆足了劲抽条生长,“简直是瞎长!”这口语化的表达,写出了葡萄强大的生命力,也写出了种葡萄人的骄傲和自豪;当然这样的不知节制的抽条是会影响葡萄结果子的,所以作者写道“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作者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也像是在跟读者商量,更像是对葡萄的一种嗔怪,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带来的是无限的趣味。对于葡萄那些消耗养分却无用处的卷须,需要“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这里除了使用口语的表达方式,还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既写出卷须不断生长的情景,也侧面写出了种葡萄是个精细活,要天天盯着葡萄藤,一发现卷须就立刻掐掉,写出了种葡萄工作的辛苦忙碌。很有意思的是,作者还亲自品尝过葡萄的卷须,知道其“有一点淡淡的甜味的”,还设想“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改造的情形下,作者还有如此闲情逸致,这一点倒是与苏轼颇为相似!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十一月,葡萄下架”……这些含有口语和短句的句子,看似没有章法,不刻意求工,实则如行云流水,写出了汪曾祺这个作家此刻已经变成了种葡萄的行家,对葡萄园里的一系列农活都是轻车熟路,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创作更高意义的严谨,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境界和笔力。

行当其所行,止当其所止。唯有“苦心经营”,才能如此挥洒自如。一篇《葡萄月令》,处处展现着汪曾祺先生的豁达胸怀、丰富学养和别样志趣,看来既平平常常让人容易亲近,又匠心独运让人回味无穷。

(省镇江第一中学 曲兆秋)

2023-07-19 ——汪曾祺名作《葡萄月令》赏析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61531.html 1 3 看似寻常最奇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