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莹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篆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在点面、结体、刀笔、布白流露出一种精神气质,一种生命的化境、一种生命的原创力。纵观五年来带着孩子学篆刻,我更好地体会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义。
在教孩子学习篆刻的过程中,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首先,字法教学是篆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篆字与现代汉字在样貌上不同,小学生在理解篆字方面有些困难。篆字的字法过于生涩难懂,但字法在篆刻中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点,所以字法的教授成为我绞尽脑汁的教学难点。我尝试了几种方法:通过汉字的象形特点去加深学生对篆字的认识;课前提前准备各种字体的碑帖,借助辅助软件App;也尝试与美术课堂的融合。从查找篆字,到书写篆字,到篆刻自己的姓氏。
其次,设计印稿也是难点。反写上石,是将字或是图案反向画在石头上,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篆字的理解有所偏差,设计印稿也成了教学难点之一。在讲解印稿时我让学生临摹印稿,让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练习画印稿。每刻好一方印,最好让孩子们先在纸上按原印三四倍大小逐笔描画。
第三就是要让篆刻教学有趣味。或许自己是美术老师出身的缘故,在探索材质时,自然联系到美术课《玩泥巴》《图形印章》《雕萝卜》《青铜艺术》《木版画》这些课,孩子们把作品刻在自己喜欢的载体上,有的刻在肥皂上,有的刻在小葫芦上,有的刻在萝卜上,有的刻在果壳上,有的刻在干透的紫砂泥上,有的刻在木板上。试想在篆刻社团中,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更多种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并刻一刻、印一印?如此一来,篆刻材料的多样性便得以体现,学生也能够感受到篆刻带来的更多快乐。
(作者为黄墟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