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蕾 夏和生
(五)葛洪对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启示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国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爱尔兰、日本科学家一同获奖。
屠呦呦获奖是她和她的团队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其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
其二便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这是我国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
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中国科学家从在已沿用了两千多年的中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屠呦呦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受奖演说,详细介绍了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并强调了葛洪和《肘后备急方》这部古代中医文献带给她的启示。
为了研究抗疟特效药,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任务”。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523任务”的“中医中药专业组”组长。屠呦呦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秘验方集》。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他们把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多次失败后,屠呦呦又重温中医古籍。
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她进一步思考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中记载的61种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几句话让她顿生灵感:“绞汁”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否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
1971年9月,屠呦呦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并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研究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这就是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
2016年,屠呦呦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给她的颁奖辞中,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和《肘后备急方》中的句子:“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通过《肘后备急方》,葛洪和屠呦呦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让古老的中医药再次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