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承龙
唐朝诗人白居易用“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的诗句描述枇杷熟的盛景。黄灿灿的枇杷不但颜色鲜黄靓丽、美味可口,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我家院子里一棵长了20多年的枇杷树,黄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我和老伴都是糖尿病人,没有口福,又像往年一样摘下来全部送人。
外甥年轻热情肯吃苦,每年枇杷熟了都是他来帮忙摘。“今年的枇杷比去年结的少,但比去年的大,个个都像小鸡蛋一样!”外甥在树上边摘边说:一看就让人淌口水,我已经尝了,鲜甜鲜甜!我说:“少生优育嘛!去年冬天干旱,老天爷帮忙挑果子了,这么大的枇杷送人也送的漂亮!”
我仰头嘱咐外甥,摘时尽量不要碰伤枇杷,最好从枇杷果与枝连接部分剪下来,送给人家有的来不及吃,可以存放时间长一些。外甥说枇杷把子很脆,一揪就断了,不需用剪刀。
摘了满满三篮子,颗颗都有把子,有的还带有叶子。我知道外甥的妈妈和弟弟全家都喜欢吃枇杷,叫他多拿一些。他只拿了一小篮子,说你这儿还有很多人家要送!正如外甥所说的,不仅枇杷,还有葡萄、柿子、橘子,每年摘下来都送给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品尝。
枇杷最好趁着新鲜吃,多存放一天口味就差点儿。至于送枇杷,先远后近,抓紧时间,晚辈们通知他们来我家拿,邻居们由我送到各家。之后,装满一篮子放在三轮电动车的踏板上,我骑着车子顺着学府路,奔向儿子居住的中建大观小区。
天气格外晴朗,但气温较高,有点闷热,学府路上的人不多。明晃晃的阳光透过法桐树的空隙,把光的碎片洒遍半幅路面。人怕晒,枇杷更怕晒,我骑三轮电动车碾压着光影飞速前行。到包家湾三岔路口等待绿灯时,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将电动车停到我的身旁,眼睛盯着我篮子里鲜黄艳丽的枇杷:“爷爷,你篮子里的枇杷卖吧?”我说:“不卖,是送给孙子吃的!”绿灯亮了,有意和我并肩而行的她自言自语:“你的枇杷太漂亮了,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她的话让我大方起来,产生赠送的念头。我问她在哪里工作,她说在镇江一中当老师。我说:“来,送给你一点!“她跟随我将车子停到路边,我像抓鸡蛋似的轻轻抓了二十多个,送到她的车篓子里。她十分感激,不停地说:“谢谢爷爷,谢谢爷爷!”我说:“太少了,只能尝尝,不用谢。”
到恒美嘉园门口时,一位骑电动车、后面带着一个小男孩的妇女到我的身旁慢了下来,歪过头看着我篮子里黄灿灿的枇杷,问:“爷爷的枇杷多好哇,是在哪里买的?”我说是自家院子里的树上结的!这时安全帽下露出一双水灵灵大眼睛的小男孩抓住妈妈的衣襟摇来摇去哀求:“妈妈,我要吃枇杷!”小男孩的哀求拨动我的心弦,好像是我的小孙子在嚷嚷。我叫妇女随着我的车子停到路边:“来,送一点给孩子吃!”
我又像抓鸡蛋似的抓了二十多个,送到她的塑料袋里,她连声叫孩子谢谢爷爷,谢谢爷爷!我说:“太少了,只能尝尝,不用谢!”孩子鹦鹉学舌似的扬起稚嫩的嗓子:“谢谢爷爷,谢谢爷爷!”然后妇女用一双大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我爬满皱纹的脸庞,以十分感激和敬重的口吻说:“你是大好人!祝你健康长寿!”
到了中建大观,我没有上楼,打电话叫儿媳下来拿枇杷。见到儿媳,我笑着告诉她,本来送给你们一篮子,现在变成半篮子了!聪明的儿媳立马猜出我话中的话,笑逐颜开地说:“爸爸又做好事啦!”我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和盘托出。儿媳听了述说,双手接过篮子,笑容可掬地赞扬说:“爸爸走一路,枇杷送一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