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3年06月11日
第011版:江花·专栏

一壶好茶

■ 文/图 黄政一

“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名,乃迳呼此茶为玉贵。”这是梁实秋先生透露的秘方,伊也吃出花样经了。

吃茶吃出一片天地一番作为,擂茶、龙虎斗茶、竹筒茶、锅帽茶、盖碗茶、婆婆茶、虫茶、腌茶、砂锅茶、三道茶、土锅茶、酥油茶、雪响茶、盐奶茶、铁板茶、寄生茶、罐罐茶、打油茶、盐巴茶……

早茶午茶历史漫长,波澜不惊,北京有老舍茶馆、五福茶楼,广州有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近有香港、广州的翠园、稻香、点都德、繁楼登陆海上;上海有恒丰茶庄、新亚茶室、杏花楼等;苏州有钱塘人家;成都有圣陶沙。30多前海上诞生勿少茶馆店,追求高大上。

在杭州吃西湖龙井那是不二的选择,在“湖畔居”那是与湖为伴,而在虎跑那是与山为邻。最喜的那一次是三月里下午的虎跑,忽然豪雨如注,阿拉在半山腰的茶室里听到了泉水淙淙。汪曾祺伯伯1947年春在虎跑花了一块大洋吃着一杯狮峰龙井,比吃一顿饭还贵。伊讲:“狮峰茶名不虚,但不得虎跑水不可能有这样的味道。我自此才知道,喝茶,水是至关重要的。”

20多年前杭州突然涌现出全自助式茶艺馆,茶水开道,鸡鸭鱼肉,蔬果米面,香瓜子西瓜子南瓜子吃了伊拉额肉还了伊拉额壳,那些壳好堆起一座山,38元挺吃勿动气,“杭铁头”当家硬扎四海。顶流之火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声鼎沸。阿拉轧闹猛,两个钟头,已是吃饱。再看那些“大胃王”依然进攻,流连忘返,誓要吃出纪录来。

20多年前又随老友入得近梅家坞的楼外楼分号吃茶粥,望山景听鸟鸣赏美食那又是另外一分意境。扬州种茶历史悠久,五代毛文锡《茶谱》说:“扬州禅智填充,隋之故宫,寺旁蜀冈有茶园,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蜀冈茶后成了贡品。富春茶社特产“魁龙珠”,一茶三美:龙井的味、魁针的色、珠兰的香,那真是口舌生津,直透心脾。

绿杨村现一统二分无赖,吃早茶还得靠伊。江南江北早茶,一只干丝干湿分离,泾渭分明。江南干丝,主角是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用”,知堂伯伯说,吃茶吃瓜子,伊认为不很适宜,应吃轻淡的“茶食”。伊认为南京下关江天阁的豆干颇与茶相宜。考究的煮干丝定用高汤煨煮,干丝上会放几枚开洋或几粒鲜虾仁,白里透点红,鲜香暖心头。泰州干丝用的是百叶,热烫百叶丝与香菜花生米麻油酱油醋相伴,将素食进行到底。

鲁迅先生烟瘾大,“老酒甏”,也是“茶客人”“老茶客”。伊到晚年买茶越来越多,1933年5月一次买新茶30斤,共泉40元,价格不菲。除了自己喝还赠送内山完造等友人,礼尚往来,周建人、许钦文、葛琴、林语堂、台静农、李小峰一等亲朋老友及弟子也常送各种茶叶,有福同享。喝完茶,别忘了办实事。阿拉倒是接好了“茶客人”的班,吃茶一晃40多年俨然成了“老茶客”。勿管粗茶细茶来者不拒,遵前辈教诲指引,学会了细茶粗吃、粗茶细吃,吃茶买茶觅茶到后来编茶书,茶天地里翻斗乐。

买茶从广元路一开间茶叶店起步,后来基本上在国泰电影院旁的叙友茶庄打卡,因为产地标得煞清,新茶陈茶讲清,有辰光为省点铜钿吃得陈茶,豆香气依然,形勿散神依然。现在这里专售大红袍,整店堂里里外外红彤彤的。“叙友”已动迁至淮海中路近成都北路,与哈尔滨食品厂、老凤祥银楼脚碰脚。

30多年前跟牢前辈章先生一道去天堂访茶,一下城站,直扑灵隐,寺庙依然,茶园满目,熟门熟路,轻叩木门,老农喜迎,木凳端坐,一脸祈盼,龙井入杯,开水急冲,舒展翻腾,高中低就,丰俭随意,一一收纳,满载而归,日后享用。一来二去熟稔了,后来单刀赴会,抱得美人归。再后来老农那块地被征收,伊也搬家,断了音讯。

灵隐寺那副对联印象深刻,“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去龙井村瞻仰胡公庙、辩才亭、广福院遗址后,踱至热情有加的茶农茶摊旁吃一杯新茶那是提神醒脑的,带走一些茶那是春天的礼物。而沿着村里的沥青路往下走出村外便是碎石路,那是九溪十八涧的起点。“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一路走体会着了,而那次三月里的行走过了大半已觉汗滋滋。

在“林海亭”歇脚,樊增祥写于1925年的楹联又别出心裁,“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日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吃任何茶都为了清净,喝了一口保温水杯里的龙井,诗人良苦用心顿悟,山风一吹,汗收队了。

虎跑茶室里的茶单

2023-06-11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55389.html 1 3 一壶好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