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卢伟庆
《凤凰台上》一书可读耐读,有的篇章,读着读着热泪盈眶,甚至潸然泪下。人心如久旱逢甘露般得到滋润,如此,漂着的也许会清醒些,而颓着的又可能振作些,平常日子增添几分充实舒展。一定列篇目的话,《悄声向巴金先生送别》(白桦)和《永远的怀念》(蔡玉洗)等文即是。2020年8月,随书缘选得一本毛边《凤凰台上》,见书中《〈复旦往事〉后记》一文,作者吴中杰先生谈到关于纪实文学写作的观点。上网寻觅,《复旦往事》2005年版列入广西师大出版社“海边书”系列,“海边书”尚有一册《海上学人》,两书封面白底红字,书名一左一右,并排放置,有种遥相呼应的对称美。
上月开始读《我的开卷》,此前总是想着“不着急,肯定至少读一遍”。小文曾写过,《我的开卷》与《凤凰台上》一起,获评2008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从目录看得出来,约有百位作者用文字讲述与《开卷》杂志的缘分。甘肃黄岳年先生《一生的幸运》开头一句“和一个人的交往,有时候会成为一生的幸运,和一本杂志的交往,想不到也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是这样。书后《〈开卷〉五年记》《有关〈开卷闲话〉的“闲话”》《读书人寄语众口说〈开卷〉》《办刊编报甘苦谈》和《〈开卷文丛〉品评录》等文,再读仍有味。薛冰先生《〈开卷〉五年记》文中写到一册《一个家庭 两个世界》,想了解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在旧书网见到作者为顾毓琇,书为江苏文艺出版社“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之一种,爱读传记的读者或会追寻此系列的《人间四月天》(徐志摩著)及《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口述)等作品。
手头两本《凤凰台上》,一本《我的开卷》,一度形成“三缺一”局面。前些日子在网店遇见毛边《我的开卷》,毕竟书在外流转数年,封面略有瑕疵,看看价格百元出头,还是下了单。收到书用橡皮轻擦封面做好清洁,至此四本书好比两双兄弟,终于聚齐。今后若再见到一本毛边,可能仍会心动,同时期待着另一本的出现。
《我的开卷》2008年的推介语:一本小刊,八年甘苦,“纸上茶馆”讲述《开卷》故事,闲时请来一坐。又有15年过去,“茶馆”门口的一盏灯,依然静静地亮着。
《我的开卷》 蔡玉洗 董宁文 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2008年7月1版1印,定价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