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卢伟庆
打开一本书,特别是随笔类,一篇篇读下来,开启一段悦读之旅。
董宁文先生为《写在开卷边上》写有一篇自序,谦称书中文章“写得很平实”,而读者觉得咸淡刚好,书中有温度、有趣味、有资讯。《民间读书报刊年会缘起》一文写到,2003年五六月间,如《开卷》这样的内部读书小刊物还有济南《日记报》、北京《芳草地》、嘉兴《秀州书局简讯》、上海《博古》、成都《读书人》、合肥《博一论丛》、南京《可一》等——转眼已过去二十年。《闲话“开卷”系列的毛边本》如一则选书指南,若将“开卷”系列书籍集齐,读一遍,是书虫无疑了;又开始收集其中的毛边本,则段位显然在继续提升。“开卷”前期做的“不是很规范”的毛边本,笔者还觉得更有意思,地脚毛得多“不宜插架”,平放在书架或桌上就可以。文中写到一套“旧锻坊题题题”书籍,想过些时候再聊,这套书亦是追寻锺叔河、朱正、邵燕祥、姜德明四老著作的指南。
读《缘为书来滋味长——我的读写四十年》《从癖斯居到开卷楼》等篇章,增加了对宁文的了解与敬佩;读附录的《我看〈开卷〉》等十余篇文章,同样如此。最早的书房为癖斯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使用,一直用了将近二十年,那时喜欢画画,买过一本朱屺瞻先生的《癖斯居画谭》,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停下了手头的砚田耕耘,转向写作、编辑,2014年将书房改成“开卷楼”。《开卷》杂志已编了二十多年,近三百期,毛乐耕先生在《撰联小札:董宁文》一文中写道:编一本小小的读书刊物,看起来也许容易,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其中的甘苦,一般人恐难以体会,“在董宁文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息的韧劲。他是当代读书界的一头骆驼,在茫茫沙漠中能负重前行,一旦遇到水源和绿洲,就能创造出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列入“开卷书坊”第九辑的尚有《杏庐读书记》(叶嘉新)、《梅川序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陈子善)、《旧时文事》(龚明德)、《书生札记》(蒋力)。其中《梅川序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同样是一本选书指南,对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正可凭着这本书一选再选。陈子善先生在《学术自述(代序)》文中写道,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为之入迷的是发掘、辑佚、校勘、目录、索引、版本、手稿、笔名、日记、书信、毛边本、签名本——读着读着,读者不觉也为之入迷。
第九辑五本书名由锺叔河先生题签,从装帧设计到文字内容,都带着浓郁的书卷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