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5日
第014版:最镇江

问道茅山三千年(14)

□ 张春蕾 夏和生

三、上清派发展脉络

(一)总述

上清派创立于魏晋时期,以《黄庭经》《上清大洞真经》等为主要经典,魏华存与杨羲等是该派的创始人,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在修炼上,主要是存思存神,强调人身内精气神的修炼,通过炼神达到炼形,形神双修,不重视符箓、外丹,其修道思想是道教从外丹向内丹演变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真正把上清派发扬光大的人是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陶弘景不仅是上清派独一无二的人物,在中国道教史也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经他整理的上清派,传布到了大江南北。因该派始终以句容茅山为大本营,所以上清派又被称为茅山宗。唐宋时期,上清派更是光彩夺目。这其中的原因,除皇帝的宠信外,还因为上清派人才济济,高道辈出。唐宋两代,上清派的高道大德可谓群星闪烁,相继出现了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与李含光等“帝王师”。正因如此,茅山道教从东晋到整个宋朝(北宋与南宋),兴盛了近一千年。在这一千年里,茅山是中国道教的中心,中国千年的道教史就是围绕上清派展开的。

南宋以后,上清派逐渐衰落,主要因为:一是缺少皇室政权的支持。南宋理宗时,推崇正一派道教,制定了三山符箓归正一的政策,上清派变成正一派的一个支派,从原来以经箓为主的派别变成了以符箓为主的派别,元明两代帝王沿袭了这种规定。二是北方全真派强势崛起,并迅速向全国扩展、渗透,在短短的时期内超越了上清派的影响。该派出现了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等道教史上不可多得的高道大德,其盛况与唐宋时期上清派宗师高道接连不断地出现十分相似。王重阳主张的三教合流与苦修教义,邱处机“一言止杀”的为民情怀都是全真派取胜的法宝。到元明清时代,上清派淹没在正一与全真的光环下,茅山形成了“三宫传正一、五观传全真”的格局,上清派独享茅山的时代不复存在。

(二)由来

早期道教有很多派别,如太平道、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民间俗称,初时自名“天师道”,后期名为“正一道”)、灵宝派、楼观派、清微派、净明道、全真派、真大道等,上清派就是这些派别中的一支。“上清派”这个名称和派别是伴随着《上清大洞真经》(简称《上清经》《上清真经》《大洞真经》《洞泾》《三天龙书》《九天太真道经》或《三十九章经》)的面世而出现的。《上清经》不是上清派的唯一经典,却是上清派的根本经典。紧跟着《上清经》的出现,一系列经书陆续问世并形成经系,这个经系,人们统称为道教“上清派”。因茅山是上清派的本山,所以上清派又称“茅山宗”。茅山与上清派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上清经》的出现既是上清派诞生的重要标志,也是道教从符箓向经箓转变的重要标志。

《上清经》最初是怎么出现的呢?

据《道藏·云笈七籖·道教经法传授部·上清源统经目注序》记载:“上清者,宫名也。明乎混沌之表,焕乎大罗之天,乃众真之所处,大圣之所经也。宫有丹青金书玉字上皇宝经,皆玄古之道,自然之章。……汉孝平皇帝元始二年九月戊午,西城真人以《上清经》三十一卷,于阳洛之山授清虚真人小有天王王褒(即王君)。褒以晋成帝之时,于汲郡修武县授紫虚元君南岳夫人魏华存。华存以咸和九年,岁在甲午,乘飚轮而上天,去世之日以经付其子道脱,又传杨先生讳羲。羲生有殊分,通灵接真,乃晋简文皇帝之师也。杨君师事南岳魏夫人,受《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一卷,至晋孝武皇帝太元十一年,岁在丙戌升仙。”

《道藏·云笈七籖》这段话告诉我们:“上清”是天界上一个宫殿的名称,由众神与众真人所居住,那里珍藏着很多诸如《上清经》这样从久远时代留下的无价经书。西汉平帝时,西城真人将三十一卷《上清经》传给清虚真人王褒;晋成帝时,王褒又传授给魏华存。魏华存在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得道升天时,将经书交付给自己的儿子,再由她儿子传给有通灵禀赋的杨羲。杨羲在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也得道成仙。魏华存成了上清派的第一代真人,杨羲成为第二代真人。

2023-05-15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50620.html 1 3 问道茅山三千年(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