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2日
第008版:名城周刊·紫金泉

江南胜迹宝华山

隆昌寺大雄宝殿

宝华山敕赐慧居寺图

护国圣化隆昌寺

见月和尚文保碑简介 图:许家根 提供

文/许家根

宝华山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号称名山四大奇秀。山间常年云雾缥缈,景色优美,特别是盛夏季节,气候宜人,为江南避暑佳境。

律宗第一山名号

宝华山,三十六座山峰拱卫,山势崛起而中凹,隆昌寺坐落在山峰中。三十六座山峰,形似三十六片莲花瓣,寺若莲房端坐其中,形若莲花,故有华山之称,俗呼花山。为别西岳华山,称大华山。南朝梁代高僧宝志登山结庵,讲经传教,为彰其开山之功,遂改名宝华山。

宝华山隆昌寺,梁天监元年(502),高僧宝志和尚在山结庵修持,弘扬戒律,梁武帝尊宝志为大师。庵内香火大盛,声名显赫,连当时西域僧侣也敬仰宝华山,不远千里来此修行。

明嘉靖年间,高僧普照慕名来宝华山访迹寻址,步宝志和尚再度结庵,构庐而居。《宝华山志》记载:“普照乃断其臂以祭虎,世人深感其诚,纷来膜拜”,宝华山又一度为佛教瞩目。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妙峰禅师得明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资助,师峨眉、清凉、普陀三山,于庵内液铜造铜殿一座,文殊、普贤无梁殿两座。神宗赐额“护国圣化隆昌寺”。

明崇祯年间,南山宗律祖僧三昧(寂光)定居宝华山隆昌寺,大修寺宇,设戒坛。改建山门,结“千华社”,兴建殿、楼、堂、台、庵、院等,俗称九百九十九间半。隆昌寺兴盛,四方僧众纷至沓来,寺庙日供万人食宿。由此,隆昌寺名声大振,海内播扬,三昧和尚被尊称为千华第一代祖(席)。

第二代祖见月(读体)律师,慕三昧之名,来到隆昌寺,师从三昧,勤修苦练,大胆讲经析义,博得僧众叹服。继席后,以十誓励众,共同遵行。《乾隆句容县志》卷第十云:“昧师高足为见月尊者,见公以优婆离后身现身震旦,宏阐佛法,称极盛焉,而兹山之名乃大著。”见月和尚重建大殿群楼,改建木戒坛为石戒坛,依律传戒,结界安居,成为最有影响的佛教律宗传戒道场,宝华山被尊称为“律宗第一山”。

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至十二年(1734)四月,隆昌寺僧福聚,应召在北京愍忠寺受皇戒,开皇坛传戒。《宝华山志》记载:雍正皇帝欲赐僧人一千五百众在皇都北京受皇戒。雍正皇帝谕和硕庄亲王,寄信与江南总督,令其“将大宝华山住持福聚送赴来京,其放戒所需执事之僧人,即著福聚拣选……再著福聚将放皇戒之意传布。”雍正皇帝亲见宝华山120名执事僧,福聚被尊为法源寺、即愍忠寺第一代律祖。宝华山隆昌寺列为全国传戒名寺,佛教律宗第一道场。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戒坛,受戒僧尼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印度、泰国、缅甸等国共1200余人。隆昌寺每年春冬传戒,国内外僧尼皆纷至沓来。《宝华山志》记云:见月大师“开戒七十余期”,受戒弟子遍于海内外。凡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至全国名山古刹都受到热忱接待。

皇帝留迹宝华山

宝华山文物古迹颇多,《宝华山志》记载,康熙、乾隆留下很多遗迹在宝华山隆昌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赐御书“慧居寺”三大字寺额。康熙四十四年(1705),作诗《将游华山以欲雨未往》一首。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幸宝华山。为铜殿御书“莲界云香”、戒坛御书“精持梵戒”匾额;赐金字《心经》一卷、《渊鑑斋法帖》一部、御书“金扇”一柄于隆昌寺。

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二十八日,乾隆皇帝首次幸宝华山,作诗一首;为大雄殿御书“光明法界”、铜殿“宝纲常新”、戒坛“精进正觉”匾额。作联句:“地控秣陵金殿香浮华鬘动;山蟠句曲石坛月朗戒珠圆。”赐金刚经宝塔、心经宝塔、观音圣像墨刻于隆昌寺。

乾隆十八年(1753)十二月初八日,赐御刻《三希堂石渠法帖》全部(计四函三十二册)。二十二年(1757)三月十六日,乾隆第二次幸宝华山,作诗一首;赐观音圣像、御书“福”字墨刻,恩赐“朝珠”一挂、荷包四枚、鼻烟一瓶。

二十七年(1762)三月二十三日,乾隆第三次幸宝华山。为隆昌寺赐御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二十四日,钦赐御书石刻《法华经》一部、藏香二束、哈达香一包。二十六日顶谢天恩,御赐荷包一枚,并作诗一首。三十年(1765)三月初三日,乾隆四幸宝华山。恩赐石刻“黄龙佛像”一轴、藏香八束、哈达香四封,作诗一首。五月二十二日,颁赐“福”字一张。

三十三年(1768)、三十四年(1769)、三十六年(1771)、三十八年(1773)、三十九年(1774)、四十一年(1776)、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分别御赐石刻“梅花”一轴、《华严字母考证》一卷、《番译名义集正讹》一部、石刻《淳化阁法帖》一部、《钦定同文韵统》八卷、《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呪》一部、石刻“罗汉”十六张、《维摩所说大乘经》三卷、《救护日食经》一卷。

四十五年(1780)三月二十四日,乾隆第五次幸宝华。作诗一首。八月二十二日,御赐“佛前五供三分”。四十九年(1784)闰三月十三日,乾隆第六次幸宝华。恩赐“婆罗树”一张、《兰亭图》一卷、《无量寿经》一函(二卷)、“如意”二柄,作诗一首。

江南胜迹宝华山

铜殿,在隆昌寺内大雄宝殿右上方,明万历三十三年,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捐金两千,以励其成。铜殿外形如楼阁式,结构精巧,雕刻细腻。铜殿高7.67米,阔5米,深4.5米。梁、栋、栌、橱、窗、瓦、屏、楹,均为铸铜,后壁嵌长约1米、宽约0.3米铜一方,故名铜殿。铜殿供观音大士于殿中,四壁刻画有如来诸菩萨,及帝、释、天、人像。殿前丹墀石栏围护,有石阶上下。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为铜殿题写匾额“莲界云香”。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亦题匾“宝纲常新”。

无梁殿,分立于铜殿左右,建筑形制相同。无梁殿为单檐歇山顶,两层各三间为楼阁式。长7.6米,宽5.6米。《宝华山志》记载,其高为三丈二寸,与铜殿同时建造。砖石结构,无梁无柱,不用寸木。外形仿木质结构,内部纯系砖垒拱券,殿堂砖雕,成拱券形,以砖券代替横梁,内部较简单。除券洞外,前后檐墙、两山墙砌法均较精致,出檐短,起翘低。殿的内楼砌石阶梯各十七级,宽0.6米,仅能容一人上下。下层有一门二窗,皆呈圆拱形,门窗头上雕刻云纹和二龙戏珠等。上层与下层同,门的两边各有一长方形的窗,内为毬文格眼,以砖制成。

宝华山戒公池,乃神池,位于隆昌寺前,是寺院的主要水源。池水因得山泉不断渗入补充,水量充盈,且水位稳定,大旱不涸,久雨不盈。池中有一怪石突出水面,形似象鼻,故名象鼻石。传说它能随池水长缩,水盈则长,水落则缩。《宝华山志》记曰:戒公者,潭龙与江神,感三昧律祖戒德,特来护戒,神号慈彰、私威。三昧律祖以戒公呼之,潭龙、江神遂潜入枯涧之隙,流痕渐深,潴而成池,谓戒公池。李京《山记》云:“寺门石池伏流地中,朱鱼成群,投食争啖。坐观林木翳然,有濠濮间想。今缭亦短垣,日饮戒子千余指。”李京描述的戒公池,闲适脱俗。戒公池的水,每天至少要有一百多人饮用。王概描述戒公池诗曰:“朱鱼唼呷缘沈沈,池面松花卷夕阴。客未到门先见影,僧因洗钵就观心。四时不竭通江脉,三伏犹寒瞰水禽。茗粥备来兼澣濯,直将万指供禅林。”

宝华山位于句容市西北部,属宁镇山脉,其主峰大华山海拔437.2米,为句容市境内最高峰。《隆昌寺》铭曰:乃有宝华,圣僧所营。众山环合,卫基如城。千岩云气,万壑钟声。式隆且昌,懋实鸿名。《乾隆句容县志》云:宝华山“如灵谷之松麓、弘济之江峰、栖霞之岩壁、天界之林阜……然山峻路窅,白石磊块,星陨棋置,历奥而衍,浮埃断减,峦嶂为城,群峭摩天,夐绝人封,斯亦净名胜境,不让诸刹。”

2023-04-22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47604.html 1 3 江南胜迹宝华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