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浩
本报通讯员 范翊
“实现镇江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产业工人队伍要拧成一股绳,发挥主力军作用,这势必要求工会做好做实做活职工思政教育工作。”这是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高国成回应新时代下,如何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润物无声培树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引领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中勇毅前行推出的务实之举。
近年来,市总工会坚定扛起“工会使命”,不断丰富职工思想引领的内容载体,打造多元化思政教育阵地,在职工思想引领中走在前、做表率,系列举措亮点纷呈。今年,我市职工思政教育工作被确定为市总工会“书记项目”,“匠心研创”思政品牌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之中。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模沈春雷为原型的微电影《匠者》也已开拍,预计将在今年“五一”期间首映;市总工会依托职工学校创建的“镇江市职工思政研创中心”即将成立,全市职工思政工作孵化体系逐步呈现崭新面貌。
建强团队
“劳模工匠”唱主角
日前,参加全国两会归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林田中为国资系统100多名年轻职工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传达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现场掌声雷鸣,鼓舞人心,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国情怀。
林田中是恒顺集团生产管理部部长、新品车间主任,也是一线产业工人的优秀典型,被市总工会聘为“镇工慧”思政宣讲团成员。在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中,林田中频频“亮相”,尽展职工风采。
去年,市总工会把工会要说的同职工想听的结合起来,对“镇工慧”思政宣讲团进行完善,形成了“劳模工匠”唱主角的“豪华阵容”:有全国劳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这样的“明星”,也有门机驾驶“达人”唐义朝这样的年轻优秀产业工人代表,还有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车辆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毕胜强这样,既有江苏工匠身份又是学生思政教育者的复合型讲师等共105位成员。在一场场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宣讲中,劳模工匠走进企业“跨界”传经送宝,他们将理论与现实打通,通过自身的故事产生“润物无声”的力量,达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的效果。
依托原有的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等阵地,市总工会挑选了建在工厂车间等劳动现场的工作室,将其打造成为职工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工作室,真正将“双进”延伸到车间地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了18家各具特色的职工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工作室,6家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拓宽了职工思政教育渠道。去年共接待职工近3万人次。
立体擘画
创新“六维体系”
为推动职工思政教育提档升级,去年,市总工会立体擘画,构建了完善职工思政教育的“六维体系”。从团队组建、智库打造、课程开发、实践创新、思政宣传、制度保障六个维度入手,充分整合工会现有资源,积极挖掘社会可用资源,构建起一套有深度、重理论、便实操的新模式。
前期在组建“镇工慧”思政宣讲团过程中,我市已初步搭建了包含80个课题、企业思政工作优秀案例等在内的智库,而创新课程成为突破的关键。市总工会原创开发“思政5W”课程,深度剖析思维和行为的关系,干预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以激发职工潜能,成为“六维体系”的“点睛之笔”。通过工会搭桥的全新形式把理论宣讲送到企业、送进职工心里。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市总工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工会宣传教育阵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精准结合,相互渗透,潜移默化推动全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市总工会创新举办“思政沙龙月月谈”,每月一主题,和职工共同研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制作发布“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微视频”,发出响亮的工会声音。
强化保障
出台政策“压阵”
“推进思政教育常教常新,需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完善制度保障,推进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面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命题,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二级巡视员胡云霞给出了答案。
作为劳模工匠“唱主角”活动的升级版,在市总工会的指导和推动下,我市各行各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充分发挥 “传帮带”作用,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效传递,把榜样力量转化为职工群众的生动实践,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更多职工群众的自觉行为。同时,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做到阵地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动,努力搞好“大合唱”,全面推动“双进”等思政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将活动成果转化为工会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市总工会精心研究部署,将职工思政纳入荣誉评价体系,健全各类荣誉评估和监督制度,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认定等开拓个人成长通道,增强职工岗位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企业归属感,也传递出新时代产业工人以价值力量提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