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君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东北人在大缸里把大白菜腌成价廉物美的酸菜,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包顿酸菜饺子,那份酸爽,吃过才知道食物毫无贵贱之分。酸菜除了包饺子,还能和猪肉、粉条等做成各种美味,究其根本,都是白菜将军的功劳。
以画虾闻名于世的齐白石老人早年经济拮据,长时间过的是苦日子,后来生活富裕了也不忘本,节俭度日的他非常喜欢吃白菜,所以经常将白菜入画。有一年冬天,家门口来了个菜农,拖着一板车新鲜的大白菜,白石老人想用自己的画作换个白菜。没想到菜农目不识丁,根本不识货,就把头摇成拨浪鼓似的对他说:“你这张画我拿回去,既不能吃也不能当钱花,不换。”白石老人只得叹口气,掏钱买了两个白菜回家,仅用虾皮与之熬煮就很美味。当年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鲜红的辣椒,题句“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的美称不胫而走。
洗净切片,可涮火锅,亦可做辣白菜下酒,一口下肚,油辣鲜香的滋味绝对难忘。白菜最高级的吃法是做成开水白菜,经过霜打的白菜去除老叶,用竹签彻底扎透菜心,再用走地老母鸡炖的滚烫的清鸡汤,一遍一遍浇淋在白菜上,如是反复,直至白菜被烫熟为止,便可大快朵颐。
至于那个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出身太过高贵,据说是光绪最心爱的珍妃之姐瑾妃的陪嫁品。菜叶由翠绿的玉石雕刻,菜帮由灰白的玉石雕成,有两只蚱蜢和蝈蝈停留在菜叶上,看起来栩栩如生。
这个用天然玉石雕琢而成,有着美好寓意的无价之宝,象征完美无瑕、冰清玉洁,也取蝗虫繁殖能力强,祈愿能子孙众多。如此非同凡响,故只能远远欣赏,不能靠近把玩,这就和老百姓娶媳妇要低娶是一个道理,宁肯找个贤惠勤劳的小家碧玉回来把小日子过好才甜美,也不要恭迎皇家公主回来当成祖宗供起来伺候。越扯越远啦,还是打住为妙,再说下去非得骑上哈利·波特的扫帚漫游到国外和古代去寻觅白菜的踪影不可。
食物其实跟回忆与感情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回事。父亲会做很多菜,可我最怀念的不是他做的大鱼大肉,也不是那些技巧性极高的菜肴,就是一道简单的酸辣白菜。选用冬天经过霜打的有机肥种出的大白菜,不要外皮和菜心,一个白菜能用的就是中间那么几片,父亲做的酸辣白菜能让我胃口大开,心情大好,长大后觉得酒店再好的白菜都比不上父亲做的味道。
日本美食家新井一二三说得对,以食物为切入点,真正要谈的是人生,人生的幸福并不在富贵奢华,只在于平淡无奇。对她来说,幸福是父亲做的寿司和鱼生,而对我来说,山珍海味不足爱,酸辣白菜要珍惜。
作家王小妮通过一个玻璃白菜工艺品,从而联想到尼采对世界的悲哀,因此王小妮愿意做一个苍凉的白菜,而我更愿意做一个普通的白菜。我认为可以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得起的白菜,一定是朴素平凡的,至于尼采的哲学观太过高深,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还是普通点好,像白石老人选取的国画题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生机盎然,很接地气,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
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不仅有补充维生素、美容养颜的功效,还具有润肠通便、消脂减肥的作用。因此北方人到了冬天就整车整车往家搬白菜,冬储白菜成为优良的传统,家里放不下了,楼梯过道、走廊上、窗台下,到处可见白菜的身影。
蔡澜在《芥辣》中写道:“北京的地道小食中,有一种叫‘白菜墩’的,是把白菜过一过滚水,然后揉上大量的芥辣和一点点糖,很刺激胃口,单单此道菜用来送二锅头,亦心满意足。”
韩国人最爱的酸辣泡菜就是用盐、辣椒、白菜制作而成。到了重庆,会吃的人将无味的白菜放进牛油火锅里,红汤白菜,色彩对比强烈,白菜在上下翻滚中变得柔软起来,蘸点麻油花生酱吃,进嘴油润香辣,一口接一口,吃得额头冒汗,大呼过瘾。
白菜自然纯朴,白梗绿叶,端庄大气,很像大家闺秀,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白菜不仅可荤素搭配,自由组合,还因为白菜谐音为“百财”,成为人见人爱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