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
第013版:最镇江

《问道茅山三千年》⑥

□ 张春蕾 夏和生

茅山道教之隋唐北宋时期(下)

3.北宋道教持续发展

北宋(960~1127年)时期,共历9位皇帝,享国16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唐代之后继续尊崇道教的朝代。虽然从总体上来说,相比于唐朝,北宋时期的茅山上清派道教的发展势头缓了许多,但有些时期,特别是宋真宗与徽宗在位时期,道教几乎成了国教,茅山道教获得了无比的殊荣与恩遇。

在整个北宋王朝期间,皇室对宗师们十分尊崇,常召请问道,赐给钱财衣物,在茅山等地为其敕建宫观,从而使上清派名声远播,广传于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和普通民众之中,徒众遍及全国,道馆仙坛遍布各大名山。

北宋期间有茅山、龙虎山和阁皂山三大道教名山,但就道派而言,茅山的势力仍居首位,其组织严密、传系清晰、高道众多,与统治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这一时期,茅山宗的传系为第二十代至第二十七代宗师,比较著名的有:第二十三代朱自英、第二十五代刘混康等。

朱自英(976~1029年)是茅山上清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是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三代宗师,句容本地人。12岁到茅山紫阳观出家学道,29岁嗣教。如此年轻,就成为宗师,这在茅山道教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此前22代的宗师称号,都是师徒授受的,在某道士坐上宗师席后,再仿照张天师世家的先例而追加认定。而钟国发先生认为,朱自英可能是自封的宗师(《茅山道教上清宗》)。他当家不久,就因为宋真宗求子成功而迅速与皇室拉上了关系,将茅山道教总部紫阳观改名为“玉晨观”,太平观改名为“崇禧观”。刘皇后决定皈依道教后,遥尊朱自英为度师,举行了隆重的受上清箓仪式。作为报答,皇后资助朱自英在陶弘景“郁岗斋室”故址建造“集虚庵”,不久改名为“乾元观”。《道藏》6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正文前有朱自英的序。可惜朱自英住世时间较短,53岁就仙逝了。

刘混康(1036~1108年)是北宋时期茅山上清派的又一个关键人物。由于他医道高明,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据说王安石病重时,其夫人吴氏特地令人到茅山问病于刘混康。刘混康为孟皇后服符取针后,名气更大了。宋哲宗赐给他“洞元通妙法师”的称号,命他担任京师“上清储祥宫”住持。

更为重要的是,茅山宗坛的地位因刘混康而立。据《茅山志》本传,绍圣四年(1097年)宋哲宗敕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将刘混康修道的“潜神庵”改建为大型宫观,赐名“元符观”,又“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这是赵宋朝廷以敕令的形式正式认定道教中的主流派的正统地位。同时,由于宗坛地位得到朝廷确认,茅山宗的组织体制也就完全稳定了,茅山宗位居三大主流道派之首。

宋徽宗继位后,敕令扩建“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静经》《六甲神符》赐之。刘混康仙逝后,徽宗追赠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

除上述这些宗师外,北宋时期还有不少茅山道士在当时十分著名,诸如张绍英、武抱一、王筌、汤用明、沈若济、冯太申、陈希微、汤友成、杨希真、黄澄等,真是高道辈出,显示出茅山宗的实力之强。

所以,如果要问隋唐时期影响最大的道派是哪一家,答案无疑是——茅山上清派。它是隋唐至北宋时期影响最大的道派,无论是从宗门传承或学术贡献来看,成就都是最高的。唐代最显要的道士多来自茅山宗,当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之誉。这一时期,道教南北派继续交往、交流、交融,但上清派(茅山宗)始终处于主流的地位。该派很多宗师大德都是道教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人物,他们或著书立说论述自己的教理教义,或通过整理、注释道经以发挥自己的思想,他们在道教的教理、历史、修持方法和医学、药物学与养生学等方面都做出了独特贡献。

隋唐北宋时期,即使从宫观庙宇的建设规模上来说,也是茅山上清派的全盛之时。该时期宫观庵院达到250多处,房屋5000多间。宫、观、庙、宇、馆、殿、堂、亭、台、楼、阁、坛、精舍遍布前山后岭、峰巅峪间。茅庵、道院、丹井、书院、桥梁等各种大小设施尽显“第一福地”风采,尽享“梁唐宰相家”之美称。

唐宋之际,茅山道教社会影响之大,从茅山周围一些村庄名称都可以看出,这些村庄取的名字都与道教相关联,如望仙乡、承仙乡、福祚乡、行香乡、降真桥、玉真、茅庄、高庙,等等。

2023-02-27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38022.html 1 3 《问道茅山三千年》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