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泠 羊城 钱小蔷 孙卉)在日常生活中,趴睡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睡姿。但是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可以“救命”的姿势。本月,江大附院组建了全市首支“趴趴队”,8名队员每天“流动”于全院各个临床科室,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俯卧位通气指导和科普服务。
去年12月31日,市民杨奶奶因感染新冠病毒被送往江大附院救治。入院时,老人病情较重,肺功能尤差。一般来说,健康人群的指脉氧正常值范围为95%-100%,临床以低于93%作为低氧血症判断。当时,即便有个性化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和高流量高浓度给氧,杨奶奶的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80%左右,如果不尽快纠正这一状态,老人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当机立断,指导老人由仰卧变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部两侧,双腿伸直,之后迅速在其胸前、髋部及小腿处各放一软枕,鼓励老人将头偏向一侧……杨奶奶此次入院期间,每天坚持12小时俯卧位治疗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血氧饱和度平稳上升,她的病情也逐渐趋稳,一周后,就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出院前低流量吸氧氧饱和度维持在98%左右。
1月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将俯卧位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法。
“去年12月中旬以来,急诊收治的患者中,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低氧血症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对于这些患者,每天‘趴’12-16小时,有利于肺部扩张,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遏制病情向重症发展。”江大附院急危重症护理学组组长、急诊科护士长杨丽萍介绍,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针对全院收治情况,今年1月初,护理部安排了应对措施——在此前外援时学习积累的俯卧位治疗经验基础上,由杨丽萍牵头组织急危重症护理学组其他7名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共同组成“趴趴队”,每天在全院巡查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感染者及其家属进行俯卧位通气科普宣传和操作指导,将这一原本主要用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推广至全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全面提升救治效果。
“我们会先为每一名感染者进行全方位的身体评估,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的俯卧位通气方案,并严格监测记录,帮助感染者应‘趴’尽‘趴’。”杨丽萍举例说:“有一名患者,常常咳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在‘趴趴队’的指导下,以膝胸位趴在床上,整个人舒服了很多,呼吸也逐渐平稳。还有一名伴有心衰的感染者,采取的是大侧俯卧位,摆好姿势不多久,患者的氧饱和度就上去了,效果立竿见影。”杨丽萍说,目前,除禁忌人群,该院接受俯卧位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已有900人次,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在预防重症、降低病亡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