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鹏程 周迎
“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习近平2014年12月13日在江苏镇江调研时的讲话
一场秋雨之后,9月29日一大早,81岁的赵亚夫出现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田头。
戴庄种植的是再生稻,可以一次种植两次收割。9月初,第一茬水稻已经收割完毕,现在正是第二茬水稻的生长关键期。对这些让村民们增收的“金谷子”,赵亚夫放心不下。
80多岁的退休老人,“工作日程”安排仍然紧凑,外出授课、田间调研、入户指导、网上直播……一个星期难得有个空闲时间。如此忙碌,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就是7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2014年12月13日下午,在丹徒区世业镇四季春农业园的草莓大棚里,习近平总书记与赵亚夫亲切攀谈,赞扬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赢得了农民群众爱戴,并语重心长地说:“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了赵亚夫莫大激励。“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我理解,一方面要让农民能够参与到发展中来,拥有增收致富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帮助农民掌握致富的方法,并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多年来,赵亚夫围绕这两个方面,以戴庄为样本,进行了新一轮提档升级。
有机水稻是戴庄村的致富“金谷子”,也是大部分农户的增收渠道。为做好这一“共富”的文章,赵亚夫首先联合村党委,对合作社进行机制改革,让更多农户凭着辛勤劳动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限制流转面积,一户农民最多承包100亩地。此外,通过农机补贴统一购置农机具并成立农技服务站,让普惠农机走遍戴庄田野。赵亚夫说,在此基础上,成功探索“再生稻”种植模式,“一种两收”的再生稻开始在戴庄大面积推广,水稻亩产量从300公斤增至50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从1500元提高至6000元左右。
在戴庄有机大米闯出市场后,要让农民赚得更多,必须走“小品种、多样化、深加工”的路径,进一步放大戴庄品牌效益。在赵亚夫的带领下,戴庄开始尝试以有机种植的方式栽种水蜜桃、草莓、无花果等新种类,并引进发酵床养鸡、养羊技术,走稻鸭共作之路,不断丰富戴庄农产品供给品类。为延伸产业链,赵亚夫还牵头引进白酒加工企业,用有机稻米酿造白酒,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目前,戴庄全村866户有812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全村务农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戴庄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1.8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万元。
“无论种什么,有机种植是戴庄的最大特色,也是村民们增收的好路子,必须牢牢坚持。”赵亚夫认为,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可持续的必然路径,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戴庄经验”核心内容。近年来,有机种植理念已经深入戴庄干群心中,土壤改良、优化水质、生物治虫,不断做优村庄立体生态,是戴庄这几年坚持不懈做的事情。今年夏天,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来此开展取样调查,戴庄村稻田中发现的动物有10纲31目127种,比邻村稻田高出6.4倍。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里面,人是关键因素。只有拥有现代农业理念的人下到田间地头,去影响农民、组织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赵亚夫一直注重“传帮带”,既培养了全国道德模范糜林、省党代表万春雁等一批农技专家,也带出了以全国劳模方继生、纪荣喜等为代表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2018年,“亚夫团队工作室”在戴庄村成立,赵亚夫担任总顾问,33名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建立“亚夫团队工作室+地方分室+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种养大户”的组织体系。工作室培育出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为句容100多个农村合作社、45万名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在“亚夫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广阔农村。汪厚俊、王忠立、李有意等38名“新农菁英”,发起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科技兴农青年集体,为1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惠及4万余农户,助农增收近30亿元。去年,该集体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还有十几天,党的二十大就要隆重召开了。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赵亚夫对这次北京之行充满期待:要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最新指示带回镇江,持之以恒“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践行好“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庄严承诺,让更多农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