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4日
第008版:江花·城市山林

赵佶与镇江

千字文 赵佶 书

芙蓉锦鸡 赵佶 作

寒枝鸣禽 赵佶 作

宋徽宗赵佶 卢禺光 绘

■ 文/图 王川

宋徽宗名赵佶,是神宗的第十一子,绍圣三年,十四岁的他被哥哥哲宗封为端王,命他任镇江军和平江军的节度使,把最富庶的苏南地区都交给他了,足见皇兄对他的信任和宠爱。

《徽宗本记》中说他“出就傅”,就是说到学校里去读书了。但没有提他是否外出“就藩”?“就藩”就是到他的封邑去生活。宋时接受了晚唐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大闹藩镇割据的教训,不让节度使掌握兵权,诸王们即使就藩,也不参与地方的军事和行政事务,所以,赵佶领镇江军和平江军,虽然是军职,但却与地方没有关系,只是享受食邑而已。但他不可能与他两个庞大而富庶的封邑没有联系,或许有可能去视察过。

赵佶在绍圣三年领镇江军和平江军,直到绍圣五年,改为昭德和彰信军节度使,前后共三年,从十四岁到十七岁。这时间不算长,然而却正是一位少年心智和生理发育的敏感时期。有宋人笔记说他的书画在十六七岁时已经很有名了,这些才能应该就是在端王府中练就的。

赵佶在端王府里接受书画教育,估计能和米芾间接有交往。因为米家与皇家的关系他是知道的,米芾的妈妈阎氏是赵佶父亲神宗的奶妈,驸马王诜是赵佶的姑父,王诜与米芾的关系特别好,不可能不提及米芾,赵佶更不可能没有看过米芾的书法和绘画。他们是否有交往?这一方面的史料却是一点也无,我在镇江的地方史志中找不到一点赵佶与米芾交往的记录,更没有关于端王府建在何处的记录,如果能够有,那应该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艺坛双雄会,赵佶和米芾的会面要提前好几年!米芾晚年被命为皇家的画学博士和书学博士,这是一项双料的重要任命,精通书画的赵佶如果不认识米芾是不可能成就他的。

有论者以为赵佶会把端王府放在平江府,但北宋时平江府的地位不如镇江,我在苏州的志书上也没有找到端王府的记录。主要是后人因为赵佶的误国,已经把他从历史上抹黑了,“靖康之变”也把许多北宋的史料毁掉了。

如果不看赵佶的皇帝身份,不论及他的政治作为,就凭他书画作品的个人风格来论,他也应该在整个宋代的书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他虽然生长于帝王之家,但却是与诸位兄弟不同。神宗的其他皇子都喜欢富贵之事,斗鸡走马,炫耀财宝,唯独赵佶却是喜欢文艺之事,所亲者都是笔砚、丹青、图史和射御,尤其对于书画,已达精湛的地步,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有了盛誉。

由于他的皇子身份,所以和宗亲中的画家王诜和赵令穰等人往来密切,研习书画。而赵令穰和黄庭坚的交往甚多,赵佶也就跟着赵令穰来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取其瘦长开张的笔势,上追到唐代的薛稷,练就了他那瘦硬劲挺的书法,日后自成一家,号“瘦筋书”,又号“瘦金书”。他有一幅流传至今的瘦金书《千字文》,是在二十二岁时所书,书体削金镂玉,已经俨然成家了。他也有多幅草书存世,最具黄庭坚的风格。

据此类推,赵佶既能通过赵令穰和黄庭坚间接交往,也能通过王诜和赵令穰与米芾有间接交往,因为黄庭坚是和米芾齐名的。

赵佶最初是师从端王府里的画师吴元瑜。吴元瑜学的是崔白的风格,以花鸟画出名,赵佶从吴元瑜那里继承了崔白的技法,在北宋的花鸟界中卓然成家。但赵佶也同时兼习人物和山水,那幅《文苑图》就出于他之手,传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画也都是他的摹本,至于山水画也有传世,是一个多面手。他的这些特长在日后建立皇家书画院里发挥了主导作用,甚至亲自教生员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给画家们作示范,倘若没有过硬的基本功那是不行的。

或许是因为赵佶领过镇江军的原因,他后来有几件事都眷顾了镇江。

赵佶当了皇帝之后,于政和三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府之名,始现于史上,这可以看作是他对昔日封邑的一种报答,一个侧证。

赵佶在即位之后崇信道教,宠信道士林灵素,听信他的佞言,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以道代佛。于宣和二年下诏命佛陀改称大觉金仙、菩萨为大士、罗汉为尊者。和尚改称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恢复俗家姓氏。改女冠称女道士,女尼称女德。改佛寺为宫,改院为观。命集天下道教事为纪志,修《道史》。诏令天下佛寺全部改称为“玉清神霄宫”,由他亲自题匾,分赐天下更换,第一座被赐匾的就是镇江金山寺,金山塔顶也被截掉,改成了道阁。

第二年,金山寺一位僧人,头顶上长出一个长长的肉冠,上面还有须髯,端坐而化。朝廷知道了这异事,下诏恢复他的和尚之身。但这只是个案,佛教改道教之事随着后来北宋政权的垮台才终止。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过了黄河,攻打东京。赵佶急忙把皇位内禅给儿子钦宗,自己当了太上皇。在一个晚上仅带着蔡攸和内侍数人,匆匆逃出东京,先跑到亳州太清宫,又从亳州“幸镇江府”,声称到金山寺“烧香”。急得蔡京、童贯跟在后面追,前往护驾,四个月之后,他才被主战的李纲请回东京。结果城破被虏,成了亡国之君。

后世有人分析,赵佶的南逃是怕北方沦陷,他在南方建立一个流亡政府,以图恢复,与儿皇抗衡。但天下之大,都是赵家的,跑哪里不行?赵佶如果没有在镇江生活过的情结,怎么会在危难之时逃跑还选中了镇江?

对于赵佶这个才子皇帝,《宋史》中有一段盖棺的定论:“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李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即使我不是因为天命而做了皇帝,就凭我的才学也能考出个皇帝来。这句话移用到赵佶的身上,也同样适用。他最大的悲剧就是不该生在皇帝家,不该做皇帝,而只应该做一个全能的艺术家,即使凭他那杰出的才能,他也能当上当时的文坛盟主。

现在提及北宋的书法,一般都是提苏、黄、米、蔡这四大家,其实如果要是论个人风格,蔡襄和蔡京都不够显著,只有赵佶合格,他和前三家是最具个人特点的,一看便知。任何艺术都要讲个性,基本功再好,但写的是别人的字,没有形成自己的书体,没有独立成家,那也无用。赵佶没有被后人排入,可能一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声名影响了对他在艺术上的评价,二是皇帝一般不屑和臣下排列在一起的。且不管书坛对瘦金书如何的评价,单就这种书体在三千年的书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一点来说,就足够了。秦桧奉他之命创造了仿宋体字,绝大多数是吸收了瘦金书的成分来改造的,到现在还在用。一个人以一种独特的书体而卓然于世,天下传播,这就够了。而赵佶的画,摆在北宋乃至中国的画坛上也毫不逊色,足以称一大家。误了他的,主要是他的荒淫失国。

赵佶看重书法,也最乐于绘事。他在崇宁三年正式设立画学,使绘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正式学科,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宫廷画院,士子考中后分为“士流”和“杂流”,学成进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和画学生等官职,成为国家公务员。

赵佶是个专业的书画家,业余的皇帝。他对于书学和画学最为看重,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造瓷器、建宫殿、找石头和挖树木这些事,他可以交由童贯、蔡京和朱勔这些人去办,唯独书画这事,他必躬亲,因为这是他最为自诩的特长,在这方面最有天才。皇家书法院长和皇家画院的院长名为米芾,实则是他,只不过他不可能自己去兼此事,因为他还要做皇帝。

《宋史》评价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非常准确。

作者自述

王川,退休教授,绘画之余为文,为文之闲作画,国内外出书二十二部、十二次个展。

2022-07-24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06878.html 1 3 赵佶与镇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