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进
7月12日上午9点,室外气温已接近“4”字头。社区民警魏元凤推开润州区金山派出所的玻璃大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走,咱们下社区走走。”他带着警情记录本、反诈宣传单朝江河汇小区走去。
这段路不算远,但是遇上高温“红警日”,一出门便是一身汗。5分钟后,魏元凤叫上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一起来到16幢某居民家门前。“您好!我是金山派出所的民警,请您开门,签一下反诈知情书。”
如今群众反诈警惕性很高,有时候真警察上门,反被误为“骗子”。为了防止反诈进入“死循环”,魏元凤带着居民熟识的物管人员“作证”,确保反诈宣传到位。别看登门见面只是个小小的举动,这是魏元凤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的妙招。
回程路上,魏元凤的警务通响了。辖区73岁的李老先生最近遇到件烦心事:一位40多岁的施女士以帮忙办事为由,总是给他送小礼品。李老先生摸不清对方来意,便向他最信赖的魏警官咨询。“李老,您提高警惕,尽量拒绝她送来的礼品,更不要转账给她。这样吧,您把她手机号码告诉我,我来了解一下。”魏元凤说。
知道李老先生心急,魏元凤都没来得及回派出所,即刻在马路边上现场“办公”,与施女士联系。通话时,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魏元凤的警服早已湿了一大片。
解决完这件事,魏元凤回到派出所,拿起了警情记录本。“家住清真寺街、今年50多岁的李某是一名低保户,经常酗酒。这两天气温高,我担心他的状况,咱们去看看。”魏元凤带着记者又出发了。魏元凤熟门熟路,在小巷子里走得飞快,警服在烈日下湿了干、干了湿。看到李某在家,魏元凤与他聊起家常,叮嘱他天热注意身体,不要酗酒,尽可能打个零工,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魏元凤告诉记者,派出所是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2016年,他从部队转业,在金山派出所当起社区民警。从橄榄绿到警察蓝,他用军人不服输的劲头迅速进入社区民警的工作状态。平日里,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困难,逐渐摸清辖区情况,让群众认识他、熟悉他。在魏元凤看来,服务群众,无需惊天动地,只要能解决好居民身边的“小案件”“小纠纷”“小事情”,为辖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他的工作就没白干。
一上午,魏元凤处理了3件事,警服汗透了3次。这些汗水,承载了无数家长里短,记录了柴米油盐里浸润的百态人生,浓缩着对社区群众的一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