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2年03月22日
第015版:健康

春季养生之道

本期对话:沈洁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

春季是人体机能逐渐复苏、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如果将全年的养生比作一场长跑接力赛,那么春季就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棒。春季做好养生保健,才能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春天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春困”。为防春困,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广步于庭,舒张形体,增进血液循环,克服慵懒思眠状态,使神志随着春天而生气勃发,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持精力的充沛。春季自然界阳气初生,人体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和宣达体内阳气。

肝属木,与春相应,故春养阳,重在养肝。春季养肝要顺应肝喜疏泄,恶抑郁的调达之性。重视精神调养,戒除暴怒,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木能克土,即脾土易受到肝木的制约。春季肝旺更易克制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因此,春季养脾护胃也很重要。

随着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生长繁殖期,温热毒邪也开始活动。因此,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避风防邪,以免一些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如果过早地脱去棉衣,寒气会乘虚而入,寒则伤肺,所以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来说,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春季的饮食调养不仅顺应阳气初生、肝木升发的特点,还要兼顾气候的变化,根据早春、仲春、晚春三个阶段气温的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为冬春交换之时,天气还比较寒冷,应多吃用葱、姜、蒜、韭菜、豆豉、春笋、香椿等温补性食物烹饪的菜肴及汤羹,有助阳气的生发;少吃黄瓜、冬瓜、茭白、莲藕、绿豆等性凉的食物,以免损耗阳气。仲春饮食应以辛甘为主,适当进食用山药、大枣、蜂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烹饪的菜肴及汤羹,以防止由于春季肝的功能过亢而犯脾,引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晚春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高,饮食应遵循清淡养阴的原则,可以多吃荠菜、百合、海带、海蜇、紫菜、鸭肉等食物。此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限制酸性食物的摄入,这是因为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踏青郊游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春季出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不仅心情舒畅,而且有助于改善呼吸、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及精神状态。其次,春季的运动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做好热身运动,循序渐进。锻炼着装不宜过少,减衣不宜过快,锻炼不宜大汗淋漓,微微出汗就可以。若已患感冒等疾病,应多休息,不宜进行运动锻炼。

春季,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积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泄出去,比如与亲友倾诉、运动健身、唱歌弹琴等。

(景骁轶 周玉倩 杨泠)

2022-03-22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187179.html 1 3 春季养生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