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6日
第009版:名城周刊·妙高台

梁萧统为陶渊明编诗文集

线装本萧统编《陶渊明集》 图:朱昌勤 提供

昭明太子萧统像

文/朱昌勤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文坛上的功绩早已被镇江人熟知,他在镇江南山主持编选了《昭明文选》,从而让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的诗文流传至今。萧统在编选《文选》时,还有一个大手笔,单独把陶渊明的诗文作品编成《陶渊明集》,并亲手写了序言。在历朝历代众多名人佳作中,萧统为何要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呢?翻开史书,可看到萧统与陶渊明虽然地位悬殊,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志趣爱好,更有着相近的文学创作观。

喜山乐水亲近自然。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诗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一度是在柴桑农村度过,奠定了“性本爱丘山”的性格基调。有文载:渊明自幼“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而出生于南朝时期的萧统,同样喜爱山水,《南史》中载:“昭明太子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

崇尚隐逸冷对朝廷政治。萧统生活在隐逸之风盛行的时代,他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对朝廷政治却不感兴趣。萧统爱好文学和佛法,在太子位上广纳人才,勤于著述。当时东宫号称有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被认为是自晋、刘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萧统20岁时选中了镇江南山,在此建了一座读书台,远离世俗潜心读书。而陶渊明一生都在出仕与入世之间徘徊,曾经有过5次做官的经历,官职分别是:州祭酒、主簿、属吏、参军和彭泽县的县令,但是他一直觉得做官走入仕途的生活不适合自己,最终他依然是选择了辞官归隐,在乡下过着属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写写诗,种种田,悠然自得。

文学观相同成了隔世的知音。陶渊明以田园景色和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他的作品主要写普普通通人的生活,来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语言上不刻意讲究“炼字”,显得平淡自然。做到了“在平淡中见警策,于朴素中见绮丽”的效果。萧统的文学观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他给弟弟萧绎的一封信中有这样的论述:“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吾尝欲为之,但恨未逮耳。”文章若过分质朴、鄙俗,那会令人索然无味,缺乏感染力,若过分靡丽繁冗,又会为文所累,使文风暧昧不清。只有文质并举,才能做到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陶渊明和萧统的文学观都主张作品要有真情实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价值观的趋同,成了萧统给陶渊明的诗文编集并为其作序的主因。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对陶渊明的作品给予了精辟论述:“其文章不群,辞采惊拔,跌宕昭彰,读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此段评价是因为陶渊明“酒诗”多而引出的。陶渊明嗜酒如命,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屋里,读书写文。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对此萧统认为“陶渊明本意不在酒,也只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高出同辈,言辞精彩,跌宕豪迈,风格独特超出众人,文气抑扬爽朗,没有人能跟他相比。”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萧统唯一看不上的只有《闲情赋》,是因为此文写男女之情,超出了魏晋男女关系“发乎情,止乎礼”;还是因为此文,有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形象,难作定论,但萧统认为即使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由此形成了“白璧微瑕”的成语典故。某种程度上,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萧统将陶渊明130余篇诗歌及辞赋、散文作品收编进了诗文集,也让陶渊明这位诗人更加受人关注和喜爱。

2022-02-26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183582.html 1 3 梁萧统为陶渊明编诗文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