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金龙
南京、无锡、苏州、合肥等大城市皆有长江路,但都远离长江。唯独镇江的长江路名副其实,偎依着万里长江,它150多年来的精彩历史可圈可点。
镇江城最早的马路
修筑于19世纪中叶的江边马路是镇江最早的一条马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开埠对外通商,设立英租界。中英双方议定,在租界以北“沿江留公路一条,以便行人行走。”路宽4丈,西从蒜山下起,东至大口门,定名江边马路。
江南运河在镇江有大口门、小口门、甘露口和东郊的丹徒口、谏壁口等五处入江口。近代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沿江一带的繁荣,煤栈、油池、电厂、水厂都布局在大口门以东区域,商行堆栈则集中在荷花塘一带直至北固山下。大口门西边是海关和西津古渡;南面是鱼巷、狮子街和于家祠堂;东面是菜市街、姚一湾和招商局巷,数小闸口、石浮桥一带最为热闹。
1929年2月民国江苏省政府迁至镇江办公,开始断断续续拓宽江边马路,是市区当时路幅最宽的一条马路。大口门内原先淤塞的河道被填成了中华路,连接起宝塔路与江边马路,很快成为油麻业一条街。
日寇入侵镇江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江边码头被日本人用来运送军火,五十三坡至江边马路一带的空地是鬼子的军马场,老百姓不准进入。
码头林立的良港
镇江地处京杭运河入江的咽喉,各路货物云集,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贸活动中心。从1863年最早在镇江英租界内设立的旗昌轮船公司栈桥码头开始,招商局镇江分局、英商怡和公司、麦边轮船公司、德商“美最时”洋行、日商“大阪”公司和美孚、德士古、亚细亚等油轮公司分别在江边停设趸船,建造码头、栈房和仓库。
清末成立的鸿安轮船公司、丰和小轮公司、顺昌和记轮局、戴生昌轮船局、泰昌轮船局、华通小轮公司、天泰轮船局等都在江边建有正式码头,专门停靠航行内河和长江区间航线的小型轮船。港口码头设施开始由原来在港湾驻泊木帆船,逐渐向靠泊大中型轮船的近代港口发展。国内航运的兴起,直接拉动着镇江的出口转口贸易,因而形成了长江下游最大的桐油市场。大量的漂白布运进镇江,促进了本地洋布加染业的发展。来自北方的烟叶、杂货,湘赣的木材、桐油,苏南的绸布,苏北的大米、土特产等,每天源源不断进出镇江各大码头。镇江的商贸和财税收入规模越来越大,一度被称为“金码头”、“银码头”。
仅从民国时期镇江江边码头平面图可见,从玉山大码头至北固山脚下的长江沿岸码头林立,各码头之间界限分明。
昔日义渡码头
西津渡街的前身是义渡码头街。为沟通长江天堑、救生济渡, 清代镇江瓜洲两地绅士在小码头街设置红船实施义渡。同治十一年(1872年)设立的“瓜镇义渡局”,造帆桨大船10只,在小码头义渡码头与瓜洲、七濠口之间往返对渡,不取渡客分文。义渡局所有经费大部靠镇江钱庄、杂货、丝绸、西药、洋行五业捐助,不足部分由瓜洲盐商和粮商补贴。1923年,镇江士绅发起募集巨额资金,购置可载400多人的铁壳轮一艘,称“普济轮渡”,每日行驶在镇江至泗源沟之间。据统计,近八十年间义渡逾数千万人次,两岸穷苦百姓受惠不浅。
20世纪初,义渡码头街上陆续开设有永泰、宝昌、马万兴机器厂,万昌、三友翻砂厂,专门从事机器翻砂、轮驳修理,“老关”和师傅多半是来自宁波的“洋铜匠”。工厂临街的房屋开间较大,适合“前铺后居”、“下铺上居”和各种设备物资的进出,这里成为镇江机械行业的摇篮。抗战至内战期间,工厂大部受挫。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公私合营镇江大中机器厂,厂址紧临江边人民银行东侧。不久改名镇江市通用机械厂,直到后来的矿山机械厂。街上的老厂房全部蜕变成民居,1985年义渡码头街更名西津渡街。
水深火热江边路
1923年,镇江、六圩间开设过江轮渡,顿时江边的六圩码头热闹了许多。由于江边马路西线断头,过路客商皆由日新街、五十三坡、银山门、伯先路前往西门火车站,带动了沿途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1929年7月1日,江边马路西端的省立医院建成开诊,此地原来是镇江海关宿舍。
1932年,《建设新镇江计划》曾提出:“江边路东起甘露寺向西直至跃金桥(今新河桥)”,但因“省库空虚,民穷财尽”而一度搁浅。1936年平政桥至中正路(今解放路)段开筑不久,该项目因抗战爆发而停工。
站在江边看龙舟是镇江的一大特色。“七七”事变那年端午节,镇江民船船员工会、木排钩帮工会、海员工会举行划龙舟比赛,自义渡码头至焦山东码头的长江航道沿线人头攒动。镇通码头上的跳板折断,数十人落水,6人遇难。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沿江一带码头秩序凌乱不堪。每当有轮船停泊之时必出现道路拥堵,平政桥以东3米宽的既有道路完全不能满足汽车通行。当局决定该路段拓宽至20米。就近在蒜山炸山取石,每日爆破7次,连续40余日爆炸声不断。简易民房摇摇欲坠,百姓怨声载道。原先直逼江岸的蒜山被无端削去了一半,失去了往日的俊秀。
江边马路的新生
镇江沿江一带分布着水、电、火柴、面粉、燃料、船运、粮储、木建材、排筏、搬运等众多企业单位,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产业工人数量达六七万人之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原招商局镇江分局和亚细亚火油公司码头栈桥的基础上,组建了长航镇江港务局。镇江内河轮船公司在平政桥原六吉园客栈原址成立,经营内河及长江区间客班航运。
1957年江边马路更名为苏北路。和平路开通之后,过往人流物流再也不用爬京畿路的陡坡去火车站了。旧时沿江原有的老建筑各有其主:美商德士古石油公司被油脂化学厂占用;招商局旧址是煤炭石油公司;镇江海关被江苏农垦占用;税务司公馆被前进印刷厂占用;交通银行被友谊服装厂占用;亚细亚火油公司改成长江旅社;迎江路顶头的怡和洋行旧址建起了航运小学。
老的镇江港几无腹地,作业场所经常外溢。平政桥以东,美丽的江滨公园成了露天黄沙库,与港务局的五座码头连成一片。“文革”期间,大埂街对面江岸边围滩建货场。路南是水产公司、机电公司、木建材公司、港务局候船室、钛白粉厂、大陆粮库、供电局、麻油厂和果品公司。
平政桥以西至中华路口,左边是省镇航、三轮车服务站、新镇江浴室、煤炭石油公司、江边副食品商店、江边饭店、水上派出所、江边理发店和江边百货店,右边是内河6、7、8号码头和自来水厂。
中华路口向西至蒜山一线,左边是农垦局、航道段、运输公司、盐务局、食品公司蛋库、前进印刷厂、林机厂(后为市五金、滤清器厂)、丹徒县船舶社、寿材合作社、二人医,右边是锻焊(钢圈)厂、新华五金厂、人民银行、盐码头、运输一站、制材厂、港务处、航运公司、专区轮联、农药厂(原大新石粉厂)、省木材转运站和港务处排筏站。
脱胎换骨长江路
由于长期承受沿江煤炭、砂石运输的碾压,苏北路不堪重负,路况十分破烂。1978年6月1日,镇扬汽渡正式通航,六圩班客流量锐减,码头渐渐冷落。上世纪末镇江港外迁,原先的港池及进出航道变成了今天的金山湖,苏北路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4年,市政府将苏北路改名长江路,进而分三期实施拓宽改造。随着沿途企业单位退城进区和铁路老三线的拆除,长江路道路轴线整体向北平移并取直。现在的长江路已成为连接金山、焦山、北固山、西津渡等风景名胜的珍珠项链。花篮式的新河桥恰似飞虹;新拓建的平政桥取消了坡度,围滩货场位置变身为靓丽的春江潮广场;亲水栈道上极目远眺,音乐喷泉翩翩起舞,三山美景一览无遗。古朴和现代在这条大道上有机结合,镇江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于此生辉,到处充满着温柔和细腻,彰显出勃勃生机和时代气息。一座座高楼大厦映照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堪称镇江的小外滩。
晚霞映红大地,西津湾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华灯初放之时,夜幕下的长江路火树银花,绽放出奇光异彩。玉山大码头广场上人们轻歌曼舞,古老的长江路正在焕发着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