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19年06月03日
第014版:银潮周刊

与夏天有关的童年往事

记者 肖方元

六月初总有着童趣的氛围,许多老人围着孙儿打转,庆祝六一。老少同乐的过程中,老人也勾起了自己的儿时回忆。说起来,这些童年往事,有不少与夏天有关。眼下即将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代表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不妨让我们回忆的思绪跟随节气,一起回到童年的夏日时光……

消暑美食记忆犹新

过去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如现在,没有电扇、空调,用以消暑的饮料、食品种类也不多,简单归简单,但在当时,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却一点也不少。不少老年朋友回想童年的消暑美食,那份冰凉与香甜的刺激是强烈而又令人难忘的。

用井水冰镇西瓜,就在市民陈女士的儿时记忆里留下了强烈的印象。陈女士是个“50后”,小时候住南门大街,她家附近就有口井。小时候每到夏天,她最期待的便是母亲拿个篮子,把西瓜放进去,再用绳将篮子吊着放到井里。趁着下午与小伙伴玩耍的工夫,西瓜就冰好了,吃在嘴里又沙又甜,凉滋滋的。不过,这在她童年喜爱的夏日美食排行榜上还占不到第一位——由小贩走街串巷卖的冰棍在小孩子中间也很有人气。

陈女士回忆,那时卖冰棍的商贩都是背着一个大木箱子,包裹着厚厚的棉被用以隔热,一边走一边摇着手里的铃铛。孩子们一听铃铛响,就知是卖冰棍的来了,向父母讨了钱,冲出门外,将小贩团团围住。冰棍3分钱一根,口味当然不及现在的冰激凌那么丰富,大多是红豆、绿豆、牛奶这三种口味,但在当时的孩子们看来,能吃上这样一根冰棍,就是件很奢侈的事。陈女士笑说,小时候的自己吃完冰棍还不过瘾,追着小贩后边走,帮他吆喝“冰棍儿,冰棍儿”,拐过两三个巷口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在冰棍之上的,是母亲做的绿豆百合汤,她心头的最爱。“和小伙伴疯玩一下午,回到家后,总能喝到母亲端来的一碗绿豆百合汤。”陈女士说,母亲还贴心地加了一点糖,那清爽的滋味她至今记忆犹新,爱吃绿豆百合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玩乐就在大自然里

现在的孩子们怎样过夏日?在家宅着,可以看电视、玩手机电脑;外出可以做的选择就更多,看电影、旅游、夏令营等,丰富而充实。老年朋友的童年时光没有这些,许多玩乐就在大自然里。

市民周先生于1959年出生在重庆,小时候就是在那儿的乡下度过的。在他看来,能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种幸福。和小伙伴全然投入到大自然的乐趣,即使与孙子详细描述,现在的孩子也难以体会,倒是在发小的微信聊天群里,大家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聊到这一话题。

周先生儿时与发小最常玩的夏日游戏是捉知了、油葫芦。捉知了的方法通常是用蜘蛛网黏,找来木棍或竹竿,将竹篾条弯成圈,绑在棍子上,再去收集蜘蛛网,黏在圆圈上,简易的捉知了道具就做好了。知了一旦被黏住,很难脱身,捉到的知了大多被发小们烤了吃掉,油葫芦则被拿去喂鸭子。

周先生说,儿时夏日里另一项娱乐是插桉树叶。因老家附近桉树很多,桉树叶含油量高,当地人有时会收集这些叶子来烧火。夏日炎炎,一群顽皮的孩子们却不愿闷在家里,背上背篓,带着钢钎就出门了,找到散落在地上的桉树叶,用钢钎一片接一片地插,没多久就能收集到一大串树叶。带回家,母亲就能用这些叶子生火,烧上一桌好饭。

夜晚到来,玩乐了一天的孩子们这才感到困倦,躺在家门口由母亲铺好的凉席上,听大人们聊天。说的有家长里短,也有传奇故事,对小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好玩的。常常听得意犹未尽,但奈何不过袭来的困意,就在大人的聊天声与蒲扇扇起的阵阵凉风中,沉沉睡去。

自制摇扇别有乐趣

夏日离不开一个热字,游泳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消暑娱乐方式。关于儿时游泳,市民胡女士有段难忘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她上小学时,暑假常去镇江体育馆的游泳池游泳。“金山那儿还有一个人工湖,家长带着孩子去游的也挺多。”她回忆说,因小时候顽皮,又还没完全学会游泳,母亲怕她一个人去不安全,就反对她游泳,她只好每次瞒着母亲去。上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一天她又偷偷跑去学游泳,不料池水不干净,回来后染了眼疾,两只眼睛都肿得厉害,看东西都是重影。花了一个多星期治疗,才稍稍消下去,至此之后,吓得她再不敢去游泳了。

虽然少了一项游乐方式,但儿时的胡女士并没闲着,在家做起了摇扇自娱自乐。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家里床边支着挂蚊帐的架子,她找来一张枕席,将两头用松紧带系紧在头顶横着的蚊帐架子上,枕席下边的两角再分别绑上松紧带,两根带子的末头系起来。这样,人躺在悬挂着的枕席下,用手或脚拉扯下边的松紧带,即可让枕席来回摇摆,扇出凉风。一晃50多年过去了,小时候拉扯着摇扇入睡的往事胡女士仍历历在目,别有一番乐趣。

2019-06-03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9564.html 1 3 与夏天有关的童年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