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
第03版:要闻

柏子墩上树 千年守护情

高陵村的老朴树。 金凯 摄

扫一扫,我们一起听“树说” 视频制作 李嘉斌 黄昕彤 金凯

全媒体记者 赵静

穿过一座高大的牌坊,沿着村庄的水泥地向前约300米,丹徒区上党镇敖毅村高陵自然村村民王云飞将记者带到了刻着“柏子墩”三个字的围墙前。

一棵参天古树在围墙内露出高高的身躯,密密麻麻的浅绿色叶子逐渐向深绿过渡。王云飞指着树上的挂牌介绍:“这是村子里最老的朴树,树龄接近270年。”

朴树原产于中国的大麻科、朴属乔木,因其生长较快、生命力顽强,常被种植作为行道树。

“我20岁刚嫁过来时,这棵树可不止这一根枝干。”79岁的村民朱杏娣回忆:“有三根枝干往不同方向岔开,每一根都很茂盛,整个树形非常漂亮,家里老人经常在树底下乘凉,孩子也喜欢爬上去玩耍。”

如今,两百多年的时光流逝,围墙内的这棵朴树已不再年轻,原有的主干在靠近树根处自然断裂,唯一现存的枝干也明显向一旁倾斜。为了防止其腐烂倒伏,市园林部门在树干和地面之间竖起一段水泥柱作为支撑。

谈及古树的保护,77岁的村民辛书金回忆:“原本树根周围只有一小块土,1998年全村人集资,年内填土施工,扩大了周边的土壤面积,在外围修建了一圈墙面,防止水土流失。”辛书金记得非常清楚,当年集资和施工时,全村人积极响应,没有一户“拖后腿”。

围墙上“柏子墩”三个字也有典故。镇江地处吴头楚尾,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柏子墩”实际上是一座底部直径约20米的吴国土墩墓,为高陵自然村最古老的东吴遗迹。正因如此,“先有柏子墩,后有高陵村”成了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一句话。由于土墩墓上种植柏树,老百姓习惯称之为“柏子墩”。

现在“柏子墩”上为何种的是朴树?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教师辛云龙解释:“原本这片种的是一棵真正的柏子树,和‘泊公庙’相邻,与‘姑娘墩’遥遥相望。柏树枯死以后,当地村民才改栽了这棵朴树。”

“泊公庙”和“姑娘墩”是高陵自然村另两处东吴遗迹。位于前高陵的“泊公庙”历史久远,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半,是高陵“泊公庙”的庙会,也是当地规模较大、朝拜人数最多的一个庙会。“姑娘墩”相传是吴主孙权的妹妹、蜀主刘备夫人孙尚香的陵墓。据《辛氏家谱》中记载:辛氏祖籍云南,专门迁居本地,为孙姑娘看守坟墓,一代代繁衍至今。所以这里的村民大多姓辛。

“它不单单是一棵树,还是咱们村子的一个坐标。有时候从外乡回来,远远地就能看到家的方向。”辛书金仰望着眼前古老的朴树,充满了感情。

古树深入泥土,与村子、村民、空气、鸟雀缔结成难分难舍的共生关系,守护着村庄的土地。村民也自发守护古树,祈祷平安吉祥。

树说小贴士

1. 《诗经·大雅·棫朴》中记载:“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棫朴就是朴树,最早的朴树之名就源于此处。

2. 朴树全树可供药用,树皮和根皮能祛风透疹、消食化滞;它的果实清热利咽;叶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2024-06-1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3498.html 1 3 柏子墩上树 千年守护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