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扬法萱 本报记者 翟进
今年1月,扬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采取整建制方式入驻扬中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简称:矛调中心),依托“一站式”解纷平台,形成“双接双引”诉源治理模式,即梯次化对接与程序化对接融合,非诉引调与诉讼引调融合,打造矛盾纠纷全流程处理圈,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江洲大地落地生根。今年一季度,扬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纠纷735件,调解成功375件,诉前调解成功率51.0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诉讼案件增量得以有效压降,新收民商事案件845件,较去年同期下降16%。
以“职能”为接点,多层对接
扬中法院出台《融合对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一站式”解纷平台工作规范》《诉讼指导与服务指南》等制度,以人社、住建等常驻及轮驻单位工作职能为切入点,借助“镇江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对矛盾纠纷进行梯层分流,并畅通线上线下司法确认和出具调解书渠道,形成“矛盾预防-非诉引导-多元解纷-司法确认”的分层递进式解纷格局,合力推动纠纷源头化解。通过“基层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成功化解涉及40余户租户的租赁合同案件,涉及金额达100余万元。
扬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合20余家已入驻平台单位的解纷资源,配合开展“总对总”在线对接、“调解平台三进”等工作,将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司法确认等程序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形成“一平台调解、全流程在线、菜单式服务、一体化解纷”,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能。
以“调解”为核心,多方引流
针对民间借贷、物业纠纷等常见多发矛盾纠纷,扬中法院印发《民间借贷调解指引》《民间调解常用方法》《物业纠纷常见问题解答》等调解指导资料,并对所有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培训。推进“法官进网格”,扬中法院72名法官及法官助理深入扬中市85个村(社区),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指导调解和法治宣讲。深化“融合法庭”建设,扬中法院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诉前调解等工作,推动矛盾纠纷风险排查、预警和化解。
将专家辅助、行业参与损失评估、判前释明调解等嵌入办案过程,最大限度弱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对抗。扬中法院在办理一起因枇杷树受损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及时对接扬中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在受损枇杷树价值无法鉴定的情形下,邀请农艺专家、村级调解员参与调解、评估损失,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案结事了”。
以“闭环”为抓手,多元聚力
利用法院驻矛调中心“诉调对接”窗口,扬中法院对接贯通“县-镇(街道)-村(社区)”及职能部门“3+1”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受理、流转、办理、反馈、评价等流程“闭环”管控,推动矛盾纠纷在分流后实质性化解。
扬中法院先后将76件涉及排除妨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物业服务合同等适宜调解的矛盾纠纷分流至属地村(社区),办结率92%。
安排专人跟踪、随访矛盾分流、矛盾化解落实情况,针对重点难点矛盾纠纷,推动矛调中心牵头,调动行政、行业、社会等力量,开展联调、会商及应急处置。
扬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先后开展重大矛盾纠纷化解会商4次,实质性化解郭某侵权责任纠纷案、某拆迁事务所征地补偿纠纷案。定期分析矛盾纠纷的特点和矛盾风险发展态势,通过工作通报、专题报告、司法建议等形式,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促进社会基层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