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渝
甲辰龙年仲春,清明前的一日,春风拂面,阳光灿烂,我们专程前往丹徒区的水台村闻捷诗歌馆,拜谒了这位诗人前辈,详看了这位先人的遗作遗物,细阅了世人对其评价。
闻捷1923年出生于江苏丹徒,原名巫之祿,后改名赵文节,是当代著名诗人。他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他去延安西北文工团创作过剧目;他当过解放区《群众日报》记者组组长;他出任过新华社西北总分社采访部主任。1952年,他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7年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工作。他还参加过大型样板戏《海港》的创作工作。1971年离世。
闻捷是与贺敬之、郭小川同代齐名的诗人。贺敬之每每言之新中国成立之事,就会想起闻捷先生。在闻捷九十诞辰之日,贺敬之专门写下“永忆解放日,常思闻捷时,君名耀诗史,大地留大诗”的诗句,缅怀和这位诗友的深情厚谊。
闻捷一生写下了许多作品,由诗人王宁宇和闻捷三女儿赵咏梅编辑,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闻捷全集》。因当时收集稿件的局限性,尚有多篇文稿散落民间。此后,在镇江老乡沈晓昆、吴明宝、姜哲等人的征集寻找下,又收集到多篇闻捷延安时期写的新闻稿和他编写的民间故事,用闻捷诗歌馆馆长沈晓昆的话来说,现未入全集的闻捷遗稿,或许还能再编一本《〈闻捷文集〉集外》。
闻捷作品的代表作有《复仇的火焰》《天山牧歌》《生活赞歌》《祖国,光辉的十月》《长江万里》等等。闻捷的诗歌,构思新颖,富有民族特色,生活气息浓郁,能将读者一同带入诗境,深得百姓喜爱。
闻捷亲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和诸多革命前辈并肩战斗,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身临其境。他阅历丰富,情感细腻。在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颂扬。
闻捷的《天山牧歌》,被收入庆祝建党百年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他在这部诗集中,以丰富多样的民族故事,展现出新中国建设的历程,奏响了昂扬奋进的中国旋律。真挚优美的笔调,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新疆的自然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新疆的无限热爱。闻捷还在诗里多处描写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描述了少数民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但他不是为爱写爱,而是将爱情与劳动,与年轻人的积极上进,巧妙地结合起来,富有新时代青年的鲜明特色。
《复仇的火焰》是闻捷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借助"火",阐释革命的启蒙与被启蒙,探讨民间的苦心孤诣,挖掘诗歌的源泉,实现了艺术的新突围。闻捷用如此朴实的少数民族语言,塑造了一个新鲜饱满的英雄形象。
闻捷是一位从镇江走出去的大诗人,他没忘家乡对他哺育的恩情。1961年,他回镇江市丹徒县挂职县委常委时,创作了多篇赞美家乡的诗歌。他在诗歌《长江万里》里深情地写道:
“啊!长江!
你这太阳的忠诚追求者,
永不回头地一直向东流着流着……
流过一万多公里千回百转的长途,
流过三千公尺直下海平的坎坷的河床,
流过像执戈的武士那样遥遥相峙的金山和焦山,
流过古代的朱方,当代的丹徒;
——长江啊,
你可知你正缓缓流过我的家乡?”
这诗句充分表达了闻捷对家乡的深情,对故土的眷恋。
就是这样一位轰动当代诗坛的大诗人,却英年早逝。据说,他的骨灰盒里仅有一枝生前他喜爱的派克钢笔。
我们不能忘记他!我们不该忘记他,这位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
自2008年起,家乡的沈晓昆、吴明宝、姜哲等几位志愿者,就开始不辞辛劳地自费为这位家乡大诗人搜集藏品,创办闻捷纪念馆。此后家乡各级各层也陆续行动,先后成立了闻捷研究会,开通了“镇江闻捷纪念馆”网站。2019年,丹徒区、高资街道及水台村,出资数百万元,在闻捷先生的故乡,为他建造了闻捷诗歌馆,正式开放至今,参观人数已达10万人次以上。
2013年镇江闻捷研究会等部门为闻捷诞生九十周年搞了庆典活动,推出了《永远的闻捷》一书;2023年,闻捷诞辰百年,家乡隆重庆祝。沈晓昆,吴明宝等人奋战数月,编辑了《永远的闻捷纪念画册》,举行了诗人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表达了家乡人民怀念诗人闻捷的真情厚谊。
清明时节,杨柳青青。家乡的百姓常忆诗人,名作传世,英名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