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6日
第05版:新区纵览·综合

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植入90克“迷你人工心”

市一院完成全市首例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本报记者 杨泠

本报通讯员 唐悦之 朱研

当心功能严重衰竭,是“听天由命”保守治疗,还是等到心脏供体后“搏一把”,接受移植?对于这道关系生死的难题,市一院心胸外科团队和患者双方共同选择了另一种“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在心脏旁加装一个先进的“机器泵”,代替部分心脏泵血功能,从而维持人体血液循环,延长患者生命。作为全市首例获益于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的患者,60岁的丹阳居民刘先生(化名)目前恢复良好,不日即可出院迎接一段全“心”的人生。

60岁的年纪90岁的心脏

男子生命岌岌可危

“60岁的年纪拥有90岁的心脏”是刘先生的真实写照,最近几年,因为严重心脏问题,他缠绵病榻,并不时往返于丹阳、镇江市区就医。

“去年4月份,这名患者曾因心衰在我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来时,整个人精神状态非常萎靡,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胸闷气喘。虽然当时病情已经符合手术指征,但患者本人比较排斥,坚决要求回家。4个月后,因心衰发作,该患者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这一次依然选择保守治疗,经药物调理一段时间,暂时稳住病情后,他回到丹阳住院。”市一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扬永介绍,去年10月31日,刘先生再次到市一院,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75毫米、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狭窄等,更为糟糕的是,根据临床评定心衰程度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刘先生为最差的IV级别;正常数值应该在55%以上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他仅有23%;左心室缩短率也明显低于正常数值区间的下限……各项检查数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刘先生的心衰,已经进入终末期。

“黑科技”为病人“续命”

在心脏旁加装“机器泵”

作为人体发动机,心脏大血管主要由主动脉、心房、心室三部分组成,它们各司其职 ,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循环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以实现氧气的供应和废物的清除,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简单来讲,左心室泵血至主动脉后,将充满氧气的血液泵至全身各个脏器进行物质交换,送去养分并带走代谢产物,经上、下腔静脉回右心房,此时完成体循环。血液进入右心房后途经右心室、肺动脉至肺脏进行气体交换,完成释放二氧化碳,携带氧气后经肺静脉将携氧丰富的动脉血带回左心房,完成心动周期中的舒张期,此时完成肺循环。

从刘先生当时的心脏情况来看,其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衰竭,通俗来讲,就是心肌乏力,无力泵血,排除保守、心脏移植两种方法之外,给左心室装一个泵,用以代替部分心脏功能,是唯一可行之法。

治疗大方向已经明晰,辅助系统选择则成为治疗团队下一步的考量事宜。

“LVAD植入术此前已历经两代,第三代全磁悬浮LVAD相当于一个血泵,可以把血从左心室抽出,直接导入升主动脉,然后参与并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孙扬永说,第三代LVAD是人工心脏领域首次实现轴向磁悬浮技术,泵体直径34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90克,泵体直径较前一代缩小40%,重量减轻50%,具有术中植入侵犯性小、减少出血再手术发生、术后患者恢复快;血液相容性好,极大降低溶血、卒中等术后风险;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将系统桥接到心脏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循环辅助的帮助,使患者度过急性期,根据情况再做进一步治疗打算。另一方面,尤其是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来说,LVAD植入术后,待心脏功能恢复,左心室射血分数达到45%以上,在患者要求下,是可以实现撤泵的。”孙扬永说,作为长期辅助治疗方式,患者也可以长期带泵生存。有数据显示,在所有接受第三代LVAD植入术的患者中,选择长期戴泵者已经超过80%,其中大部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台手术一次做完

如今患者“一口气能爬两层楼”

在向刘先生及其家属详细讲解LVAD植入术流程及特点后,他们表示,同意手术。对于首次开展第三代LVAD植入术,院方高度重视,特邀南京心胸外科资深专家与心胸外科、麻醉科等科室共同沟通讨论手术,确定“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三尖瓣成型+左心耳结扎术”的手术方案,并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订应急预案。

经过两周的术前调理,在刘先生心各项指征符合手术条件后,去年11月13日,由南京心胸外科资深专家带教,10多名市一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手术中。医生先在全麻下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然后在患者心尖部准确定位后,植入第三代LVAD,最后将一条人造血管连接至升主动脉。大约5小时后,手术结束,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刘先生各项心衰症状明显缓解,“一口气能爬两层楼呢”。

“人工心脏”更新换代

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曙光

以往,临床对于终末期心衰的主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心脏移植两种,但是前者效果有限,患者一年存活率仅40%左右。而从“全球心力衰竭(心衰)从1990年的3350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430万人,其中增长的心衰患者近三成来自中国(29.9%)”“我国心脏移植年手术量从2010年的149台增至去年的557台”等统计数据来看,不难发现,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心衰患者与成功移植者相比,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患者还没等到供体就抱憾离世。而且即便有了供体,移植后还需要历经感染、排异等“大关”,可行率难以确定。

考虑到以上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足,近年来,“人工心脏”应运而生,通过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作为永久性治疗,是延续终末期心衰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甚至是主要技术,LVAD便是其中之一。有SCI专业杂志公开发表数据,通过第三代LVAD,终末期心衰患者三年的生存率可以提高至80%左右。

紧跟前沿技术,提高治疗水平,惠及更多患者,是市一院心胸外科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多年来,在历代心胸外科人的努力下,科室屡次实现技术新突破,2023年至今,已创下两个全市首例,为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安心就医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4-01-16 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植入90克“迷你人工心”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2251.html 1 3 市一院完成全市首例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