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郑联轩 谭艺婷
社区是公共服务切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居民能否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庆生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刘飞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开展镇江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被大会主席团并案列为重要建议。
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由市民政局会同市住建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共同办理,合力交出一份高质量办理“答卷”。市人大常委会全程跟踪、重点督办,有力推动了“任务清单”转化为“实绩清单”,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不断强化,社区也更富现代感、更有烟火气、更显标识度。
聚焦精准精细,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我作为一名邻长,和小区众多热心居民一起,积极参加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防诈知识宣传等事务。通过大家的参与和努力,小区旧貌换新颜,缺失多年的监控安装到位,困难家庭帮扶得到落实……”京口区焦顶山社区居民张春桂谈到社区变化时,幸福感、自豪感溢于言表,这也得益于在全市推广的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即通过专业社会组织纽带作用,建立邻长自管会队伍,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解决社区公共设施、小区环境、文体活动等群众诉求。
我市将推动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列为民生实事,目前累计对171家社区实施改造提升,城乡社区用房达标率97.9%,推动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一站式场景集成,居家养老、医疗卫生等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优质服务。将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卫生健康、社区警务等100多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城乡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打造“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全科社工”的闭环式服务。
众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我市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制度,建立协商成果“跟进-督查-评价”机制,推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便捷化,城乡社区议事协商会覆盖率和成果转化率均达100%,涌现出了“流动小板凳”会商、“五方七步”工作法、“老弗士协商议事”等一批基层群众自治鲜活案例,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不断完善,居民自治能力显著增强,扬中市利民村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京口区雩北村等2家单位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
坚持和深化“枫桥经验”,建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楼栋长”组织链条,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划分综合网格3647个,设置微网格14721个,推动党建与网格、“警格+网格”“网格+帮代办”深度融合,选聘微网格联络员1.5万余名,年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近万条。
强化减负增效,让城乡社区“轻松上阵”
“城乡社区工作任务、组织机构、纸质台账等总体减负率达48%,取消亲属关系证明等20项妨害群众办事的‘奇葩证明、重复证明’,清理整治社区‘牌子乱象’43600余块,面向村(社区)创建示范项目精简至16项……”最新的我市社区减负抽样调查显示如上数据。
根据省委2023年关于加重社区负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发文明确社区主体责任15项、严控协助办理事项12项、新增负面事项16项,尤其针对基层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明确了“不得要求社区独立承担行政执法、安全检查、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工作,不得要求社区承办属于政府部门职责的投诉事项”等减负红线。
针对社区“隐形负担”出现一定程度反弹等问题,2023年在全市开展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实行统计数据“一套表”,党建、民生“两本账”,主体责任、协助办理事项、负面事项“三张清单”,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15条举措,持续推进社区减负走深走实,让社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走街入户,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
社区减负不是单纯“瘦身”而是“健身”,减的是超出其职责范围的行政负担,加的是服务居民的主业重担。我市指导社区以减负为契机回归服务本位,推动减负增效和高效便民服务有机统一。
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推广“社工+慈善+志愿者”协作机制,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稳步构建。目前,全市有社区社会组织4955个,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5家,已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59家,注册志愿团队4056个、志愿者64.64万人。
突出专责专业,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如何建立高标准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逐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人员结构?我市也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选、育、管、促”全链条发力,多措并举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等,6700多名社区工作者常年奔赴在服务群众一线,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选优配强,全面落实“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择优推荐工作,换届选举后,“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2.3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5.9%,上升22.9个百分点。坚持社区工作者逢进必考,多渠道选聘优秀人才,切实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全面提升。
“作为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居民群众,接触最多的都是居民的琐碎事,问题摆在眼前,我们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次培训帮我们理清了思路。”2023年11月,和平路街道一名社区工作者在参加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后说。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全职业周期培训,量身定制打造社区书记讲坛,组织“双全”社工技能大赛等特色培训“套餐”,推动社区干部工作能力、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三个持续提升”。
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是稳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我市曾在全省率先试点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目前全市2211名社区工作者全面纳入“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平均增长40%以上,广大社区工作者更有劲头、更有奔头。建立“社区工作者-‘两委’委员-社区书记-街道事业编”晋升通道,有效促进社区干部队伍稳定。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认真研究办理方案、细化办理措施、加强协同联动、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较好成效。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定位,持续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力度,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结构。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持续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