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进
聚焦关键、系统发力,不断提高调解工作现代化水平,为交出“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答卷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日前召开的全市调解工作会议为2024年调解工作定下基调。
调解作为中国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具有非对抗性、经济性、及时性等优势。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努力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从而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987个,成立派驻调解工作室和个人调解工作室148个,成立企业调解组织59家,新增商会商事调解组织8家,市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挂牌成立,县镇村三级和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
我市调解制度机制持续完善,诉调、检调、公调、访调对接机制逐步健全,“三官一律进网格”服务常态化,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工作方式,调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市调解队伍持续壮大。全市共有调解员3857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1130余人,占29.3%,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84人,律师调解员122人,调解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市滚动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攻坚行动,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
2023年1-11月,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万余件,法院诉前成功调解4.6万余件,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镇江奠定了坚实基础。
诉前调解化矛盾,高效便捷解民忧。丹徒区人民法院辛丰法庭在会议交流发言中介绍,该法庭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与辖区党委政府建立常态化信息交流、情况反馈机制,共同研判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2022年7月,辛丰法庭在全省率先设立驻人民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打造“代表履职、接受监督、汇聚民意、协同解纷”工作平台,推动人大代表与法庭职能对接融通,实现“1+1>2”的良好效果。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有92名代表进驻履职。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镇江新区丁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句容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朱世平、丹徒区上党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周月兰分别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许文提出,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好调解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以源头预防为先导,进一步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深入排查社会矛盾问题、坚持依法办事;二是以多调联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格局。要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加强各类调解协同联动;三是以“一站式”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调解力量资源。推动线下中心全面整合、线上数据全面汇集、推动调处方式全面衔接;四是以依法治理为保障,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调解和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依法履责、加强衔接、深化普法,在调解中推动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