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梁丙午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化解劳资纠纷方面,润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开展裁前调解,通过热情服务、送法到基层、多元化解等手段把矛盾解决的关口前移,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保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润州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仲裁力量。
热心助弱 维权路上有温度
“在这里我向仲裁院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仲裁员为我排忧解难,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近日,润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一位仲裁员接到了张先生打来的感谢电话。
之前,张先生因患尿毒症,在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与张先生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了经济补偿金,但未支付医疗补助费。根据法律有关规定,支付医疗补助费的前提是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但劳动者个人不能申请,用人单位又不帮张先生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于是张先生向润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了劳动仲裁。承办仲裁员拿到案件后,立即向区仲裁院申请出具委托鉴定函并带领劳动者到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相关材料。经鉴定,认定张先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仲裁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多次调解。最终,用人单位再支付张先生医疗补助费30000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热情服务 营商环境赢口碑
近年来,润州区劳动人事仲裁院积极发挥仲裁职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仲裁服务,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针对各行业用工困境,区仲裁院走访辖区内万达、南徐物业、喜来登酒店等重点企业了解用工管理是否规范情况。区仲裁院针对新业态及各行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法院、工会及行业代表深入探讨“堵点”“痛点”,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制“安全网”,促进行业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拔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好、服务意识强的3名青年党员骨干仲裁员为辖区企业开展定点服务,服务的企业近90%为中小微企业。通过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打通政企“最后一公里”,帮助中小微企业剖析争议隐患和法律风险,完善规章制度,促进规范用工。
多元调解 钝化矛盾争和谐
“感谢冯荣华调解员,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拿到了补偿。”近日,在区仲裁院“能说惠道”调解工作室内,经过调解员冯荣华的悉心调解,张某与用人单位就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达成一致,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张某也撤回了仲裁立案申请。区仲裁院积极推进案前调解机制建设,主动和法院、律所对接,共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工作。辖区7个街道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标识、有业务的“五有”标准,建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实现“互联网+调解”平台上线使用,方便劳动者就地维权、即时维权。区仲裁院指导辖区内大中型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负责企业发生的用工管理、内部协商和争议预防工作。并通过微信、电话咨询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服务,让劳动纠纷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润州区仲裁院推动构建“多平台对接、多方式协作、多领域拓展,立案前先调,立案后促调、开庭时必调、裁决前再调”的大调解格局。2023年1-10月,受理仲裁案件办理373件,调诉率达81.1%。
仲裁庭虽小,但能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工作虽难,却能换回劳动者的幸福指数。润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体工作人员每天都奔波着、忙碌着,用裁前调解的方式温和处理紧张的劳资关系,为润州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仲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