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2024年是交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10周年答卷的大考之年。连日来,全市“三农”条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全会“以推动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为牵引,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部署,聚焦“夯实农业强的底色,增添农村美的亮色,提升农民富的成色”要求,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为答好大考答卷贡献“三农”力量。
沿着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走下去
“市农业农村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谆谆嘱托,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镇江征途上交出‘三农’答卷。”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勇表示,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沿着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走下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确保2024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20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7万吨以上;持续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紧扣资源禀赋打造地域农产品品牌;大力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优势农业集群化、特色农业品牌化,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内外兼修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以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红黄榜、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推动乡村宜居宜业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不断提速、乡村文明善治不断提效。深化“戴庄经验”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扩面、提质、融合”,深化推广“党建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戴庄经验,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深化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培育选拔更多优秀“新农人”,健全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支持体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加快镇江水利现代化建设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镇江水利现代化建设。”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凌荣春表示,水利部门将狠抓防汛抗旱工作,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密切监视汛情,及时预警、启动响应,全力保障度汛安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动有关市、区项目储备;继续做好镇江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等工作。抓水资源合理配置,完成丹阳市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评估,继续推进部级节水型高校建设,推进重点监控单位节水型企业建设,组织开展全市用水总量测算和水资源公报编制、湖泊水生态监测、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水源地水质监测、小型水库水质监测等工作,完成两个市(区)县域水资源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市地下水动态储备方案编制,完成全市取水许可压减,拓展节水科普宣传教育。抓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围绕“五水共治”要求,全面推进“美丽镇江 幸福河湖”行动;建成幸福河湖60条,全面开展“三个清单”工作;继续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市计划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30千米;全力打好河湖保护专项整治攻坚战,联动推进河湖问题整改,做好长效监管工作。
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提供科技支撑
“市农业科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镇江的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八届六次全会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创新、服务双轮驱动,从产出、增效两端发力。”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姚克兵表示,市农业科学院将牢记“国之大者”,强化大粮食关,把创新的靶标进一步聚集到种业核心技术创新,特色果树品种引选,绿色生态及标准化生产、土壤改良、贮存加工技术集成等方面上来,持续产出并高效转化优质科技成果,为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市农业科学院将时刻学习赵亚夫等先进典型,建强亚夫科技服务团队,依托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农业科技嘉年华等特色服务平台,发挥自身的人才、技术、示范基地等科技成果优势,广泛建立科技服务示范点,推进成果转化。同时,积极对接农业部门、农业园区和企业,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种植户、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帮助升级老基地、新建特色项目,培养实用人才,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发展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提供科技服务。
搭建平台助力本地农产品“走出去”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报告从推动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这个高度,科学系统地指出了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路径,为我们答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的‘三农’答卷提供了重要依据。”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明俊表示,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将立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以推动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为牵引,在“夯实农业强的底色”方面进一步提升农资保供能力,巩固强化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着力提高全系统农资销售占比;积极参与省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创新“村社合作”路径,大力开展土地托管、三产融合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增添农村美的亮色”方面,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农药集采统配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扩大农药集采统配种类和亩次,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在提升农民富的成色”方面积极推进市级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产品助销平台,组织开展本地农产品“走出去”,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提升“帮助农民销”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