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 芳
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历经五千年的饮食传承,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美食文化。
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笔下的明清饮食文化百科全书《随园食单》,完美呈现中国三大官府菜之随园菜的美妙之处,其中青团、醋熘鱼、腐干丝等经典菜品至今仍活跃在国人的餐桌上。青年美食家夏一味依据这份食单,采用常见的食材、现代化的烹饪设备,结合传统的烹饪方式,将其中菜品制作步骤一一还原,并将《随园食单》里的文字标上了注解,配合雅致精美的手绘插画,收录在了这本《随园食单:穿越时空的中华古典美食》中,使原本凝固在历史史册中的道道美食,在蒸腾的烟火气中,仿佛又一次“复活”过来,以其纷繁的花色、诱人的味道,纷纷走上餐桌,遂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味佳肴。
中华美食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此,历代文人在他们的诗词画作中,都有过倾心的描摹,“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些涉及美食的词句,都曾激起过无数人的想象,也激活了国人的味蕾。
而在众多的文人食客中,当属宋代的苏东坡、清代的袁枚,最为后人瞩目。尤其是袁枚,不但是美食鉴赏家,还是烹饪好手,兴致所致,常会下到厨房亲手制作美食。而且,更会用文学的笔法,将侍弄美食的心得体会,诸如食材的遴选、刀工的运用、火候的把握、烹饪的技巧、调料的搭配等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化为氤氲着烟火气息的精美文字。
他的《随园食单》,系统论述了食材在加工、制作、烹饪中的诸多要诀,前后共推介了900余种菜品,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实用价值的饮食文化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美食指南,也是一部社会生活和历史风俗的重要资料,不仅展现了清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与传统,也反映了袁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对于传播中华传统饮食理念,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
一桌好的菜肴,往往需要荤素搭配,方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美食,本书在剖解随园菜品时,较好地把握了这一原则。既有大家喜爱的燕窝、海参、鱼翅等海鲜,也不乏茶叶蛋、粉蒸肉、烧羊肉等寻常饮食,一些地方小吃,如冻豆腐、香干菜、猪油煮萝卜等平民菜亦收入其中。除此,烧饼、百果糕、芋粉团等面点,武夷茶、龙井茶、洞庭君山茶等茶饮,绍兴酒、常州兰陵酒、山西汾酒等酒水,也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在众多的美食、名食中脱颖而出,稳稳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限于篇幅,《随园食单:穿越时空的中华古典美食》虽然仅仅遴选了袁枚菜品中的三分之一,但它绝对算得上是优中选优,将代表了南北风味的各式菜品,精心打包分类,鲜、香、脆、酥、爽,麻、辣、酸、咸、甜,诸味齐全,真正是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味道,纷至沓来,一丝丝、一缕缕沁润于心,带来的是杠杠的啖食体验。
全书分为“随园食单”和“舌尖上的穿越:随园名菜复刻”两部分:
在“随园食单”这部分内容中,分别以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为题,详细论述了当时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与美酒名茶,并讲解了制作众多美食时的相关流程、品鉴菜品的优劣及应当注意的事项。
而在“舌尖上的穿越:随园名菜复刻”这部分中,则精选了10道颇具代表性的随园名菜予以生动复制,让记忆中的古典美食,在现代烹饪设备的集体运作下神奇般的“苏醒”,从而使广大读者在美文、美图中完成了一次舌尖上的“穿越”。
加之袁枚文学化的素描,更以挡不住的诱惑,使一众美食的内在魅力,鲜明地呈现开来。如他将荷花汁的颜色形容为近于翡翠,将高邮腌蛋奉为腌蛋界的最佳,称其颜色红而油多;炒肉丝时,他又提示我们,肉切细丝后,须用清酱、酒调好,用菜油烧锅,之后拌蒸粉、葱白、韭蒜、醋、糖等调料大火同炒,极鲜。这些形象化的比拟和极具现场感的描绘,可谓写活了一众美食,使随园食单里的菜品,在时隔百余年后华丽转身,再登大雅之堂,并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为中华饮食界贡献出更多出新出奇的菜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民以食为天。食在人们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袁枚借助《随园食单》,提出了儒雅淡泊的饮食理念,这与现代人崇尚自然、低碳的饮食观不谋而合,本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优秀的饮食文化,增强中华饮食的核心竞争力,传播营养健康的饮食新观念,打下了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