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峰 陶立波 张舒
初冬时节,暖阳依旧。
位于镇江高新区的哈电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现场,2万多平方米的联合厂房主体,已被114根钢柱“撑”起,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碌而有条不紊地安装方钢、屋面板和内墙板,整个工地的场景仿佛在“倍速播放”。
忙和快,是为了按时达成建设目标,也是为了抢抓“双碳”战略下的市场机遇。
按照序时计划,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产业项目,一期厂房今年12月底封顶,明年6月末一期试运行,二期厂房明年底也要投入使用。而在项目达产后,这里每年可以生产抽水蓄能机组8台套,核电定子3台套。
需要抢抓的市场机遇,就和抽水蓄能有关。
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当前全国正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需求巨大。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多种功能,可以把风电、光电等不稳定的“垃圾电”,转化为稳定的绿电,是建设现代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根据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在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的投产总规模更要达到1.2亿千瓦左右。
在我市,一个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群也呼之欲出。其中,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已进入关键建设节点,明年将初步投产;总投资超100亿元的石砀山铜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也已正式签约。目前,全市抽水蓄能设备需求已达600亿元的规模。
如此庞大而急切的市场需求,国内抽水蓄能发电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哈电集团,没有理由不抓住。哈电镇江储能基地建设部项目现场负责人张鹏告诉记者,为了抢抓市场机遇,哈电集团对电机板块的生产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先后考察7座城市,最终选择镇江建设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
“镇江之所以胜出,除了最直接的产品需求外,也和区位交通优势有关。”张鹏介绍,抽水蓄能机组和核电设备,都是动辄数百吨的“巨无霸”。在总部生产时,出货通常要用特制重卡公路运输。“有时候我们大车运设备在前,小车装着钱在后,遇到因为开口太小过不去的收费站,就现场改造。”
相对于此,沿江而立的镇江优势尽显。在建的哈电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不远处就是星罗棋布的港口码头,生产的巨型设备过个马路就能装船发给客户。“由于多重优势和机遇叠加,按照集团领导的说法,未来哈电镇江基地有望承载起‘小哈电大镇江’的战略愿景。”张鹏说。
面对时不我待的市场机遇,面向催人奋进的战略愿景,除了快别无选择。早在项目前期,哈电镇江项目就创下两个“镇江纪录”:一是7个小时内“五证联发”,二是土地挂牌出让次日就可以开工建设。
7月27日,一期项目打下第一根桩。对照年底封顶的目标,“哈电速度”必须保持。中核集团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是项目承建方,同是央企的甲乙双方强强联手,成为速度和质量的硬核保障。
“难度在于工期比较紧,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安全和环保工作。”中核华兴公司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陶莲花介绍,项目地处江边,地质情况复杂,又遇到今年较长时间的梅雨,前期施工困难重重。
发扬老牌央企光荣传统,中核华兴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把工地划成一块块“党员安全环保责任区”,每块区域都有专人负责。进入四季度,更是展开“党员我先行,大干八十天”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全体轮班上阵,实现24小时作业。
“不仅确保如期竣工,我们还在积极创建省安全文明工地,并且争取拿到建筑‘扬子杯’和钢结构‘金钢奖’。”陶莲花对哈电项目建设充满信心。
基地周边的配套设施正在完善,项目门前的道路被拓宽到24米,镇江高新区对哈电项目的服务保障,也支撑着“哈电速度”。“很多事情高新区的职能部门都想到我们前面,领着我们去办。在这里投资,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而且也无‘前顾之忧’。”张鹏以东北人的幽默评价镇江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就是服务到你不好意思!”
12月8日,产业基地二期打下第一根桩。原计划一期投产后再考虑上不上马的二期项目,已经同时开工建设。
长江之滨,五州山下,“哈电速度”还在继续创造“镇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