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唐守伦
本报记者 张翼
作为全省“双减”试点城市,我市肩负“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使命。随着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2月8日,我市召开“双减”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对社会各界关心的“‘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工作的计划、课外培训机构整治监管、教师队伍助力落实、增强学生体质”等焦点话题一一解读。
试点两年来“成绩”如何?
对于“双减”工作成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黄科文表示,目前我市总体上实现了“两减一优”的预期成效。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研制量精质优的好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黄科文说,“此外,攻坚校外整治,有效减轻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全市累计检查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场所)56825家次,查处违规行为262家次,关停(取缔)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156家,查处在职中小学教师1名。全市384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注销或转型,压减率100%。
全市推行“5+2”课后服务,各地各校“一校一案”设计服务课程,课后服务参加率达96%以上。
下一步如何推进“双减”?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将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努力形成减负共识;进一步提升校园生活质态,制定发布《镇江市中小学校园活动清单》,引导学校精心规划校园生活。
此外,我市还将进一步强化审批监管力度。强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平台合规、数据稽核、审批准入和资金监管等工作……摸清“家底”,严格把关。同时,加大部门联合检查力度,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对“后进”孩子如何帮助?
不少家长都存在这样的疑惑:小孩成绩有点跟不上,如果不能补课,“后进”的孩子该怎么办?
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文生表示,“双减”以来,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都开展了课后服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补习辅导和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和便捷服务,市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研制各学段主要学科的基础性和拓展性作业样例,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提供在线答疑,学生或家长也可登录‘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选择点播课堂、在线答疑等服务。”此外,“在课堂上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课后优先辅导;全市教育系统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
教师队伍如何助力“双减”?
切实推进“双减”,需要教师队伍的大力配合。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孔祥树表示,我市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建立师德失范清单,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开展师德建设“铸魂”行动。实施“金山英才”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开展教师招聘“引凤”行动,吸引省内外教育高层次人才和名校毕业生落户镇江。强化教师队伍梯队建设,落实“卓越教师”专项定制培养。贯彻省、市有关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意见,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破除“四唯”倾向。
目前,全市共培育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7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6人、正高级教师96人、省特级教师85人、省特级后备人才62人、市学科带头人397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526人、教坛新秀297人。教师整体素质,拔尖人才人数比例在全省名列前茅。
如何关注学生身体素质?
“目前,每年组织全市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至少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逐年增加体育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投入,坚持‘阳光1小时’体育运动,每天至少开展1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项体育竞赛,覆盖全市各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杨莉表示。
各校特色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也是全市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工作之一。数据显示,我市98%的中小学校建成体育俱乐部,社团总数达1093个,平均每校开设社团数近5个,每周活动平均时长1小时,学生普遍能熟练掌握1-2项基本运动技能,实现“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生生爱运动”的总体目标。